阅读记录

第121章 吴茱萸[2/2页]

神医养成系统 雨后青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材明明带了明显地域“吴”,却会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甚至现在都号称地道药材。
      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当时的吴地,也就是现今的江浙一带才出产此药,名吴萸。当时楚王去吴地做客,水土不服,腹痛如搅,幸好当地医生给了吴茱萸煎汤服用,很快便痛止。跟楚王一同前往的还有一名姓朱的大臣,他见吴萸治好了楚王的疾病,便留下一个心眼,带了些吴萸枝条和种子回楚。
      第二年,楚王又犯了相同的疾病,这个朱姓大臣便从自己院里种植的吴萸上摘了些果子给医生入药,楚王果然又痊愈了,高兴至于,重赏朱姓大臣,并把他家的吴萸改名为吴茱萸,号召全国种植,以让百姓辟邪祛病。
      因此后来才有了吴茱萸的各种辟邪祛病之法。
      如九月九日为秋冬之交,天之气转变极大,佩戴吴茱萸就可以避免因为节气变幻而带来的许多疾病。所以后来的人们在重阳节那天基本上都会身插吴茱萸登高望远,一则远足锻炼身体,二则呼吸吴茱萸辛香之味还能治病。
      后来,楚地的人们还发现,如果井边种植一株吴茱萸的话,它的叶子掉落井中,也有避秽防病的功效,因此楚地的水井边上,家家都会种植一株吴茱萸。也是因为如此,历朝历代数次瘟疫,感染楚地的机会却不多,这都是防病于未然的结果。
      许茗在上方剂课的时候,也接触过吴茱萸,那个药材味道,简直记忆犹新,她当时都在怀疑,如果让她自己喝吴茱萸煎汤,能不能喝得下去。所以听了谢晓峰说了这么多吴茱萸的好处,她还是微微的摇头,说那个药太难闻了,更不要说是喝进去。
      谢晓峰笑道:“如果说吴茱萸入药的话,喝不下去了,基本就代表身体马上要康复了!”
      许茗好奇道:“这是什么道理?”
      谢晓峰放慢了车速,一边看着路的尽头,一边说道:“吴茱萸苦辛温热,能温中、行气、止痛。辛性走窜,自然能够自达病灶。如果一个人患有吴茱萸适应症的话,他喝吴茱萸的汤药,非但不会感到苦涩难喝,反而会甘之若饴,因为所谓药性,有病则病受了。当好喝的吴茱萸汤越喝越难喝的时候,疾病基本被吴茱萸给排除了,自然也不需要继续服用,病向痊愈。”
      许茗笑道:“晓峰,你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可是我还是觉得即便有病的人喝吴茱萸汤,也要捏着鼻子才行。”
      谢晓峰笑道:“你直接入药,当然要捏着鼻子了!读《伤寒论》的时候,你难道没注意到在仲师的方里,吴茱萸入药备注了一个‘洗字么?”
      许茗自认《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的条文都背得滚瓜烂熟了,方药的备注也是记在了心里,可真要运用方药的时候,还真的可能忽略了仲景原意。
      《伤寒论》的桂枝运用,许多都备注了桂枝去皮,但到了现代,甚至连中药方剂老师也说,桂枝其实不用去皮效果也很好。
      大枣熬药可以不用像医书上说那样掰开。
      半夏,早已经被制成了法夏,姜夏,也可以省去生半夏的水洗粘液过程。
      吴茱萸的洗,自然也可以忽略了。

第121章 吴茱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