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个问题,一旁的许茗听得陷入了沉思。是啊,这个去滓再煎,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深入的去想,也就如同范平所说的,应该再煎的没有再煎,不应该再煎的却又煎了。
谢晓峰却笑了,说道:“范老师,其实我以前在读方的时候,也产生过这样的问题,不过后来我发现,去滓再煎,不一定就是前人所说的为了燮理阴阳等意义。不信你们看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金匮》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这四个方是不是有柴胡?柴胡是不是都是半斤,也就是古代的八两?柴胡质轻,八两已是一大包,放入锅内,锅都快满了,所以要用水一斗二升煮药,药煮透,至六升,去滓再煎成三升,方便服用而已。”
“这么简单?”范平、谢苗甚至许茗都有些惊讶,不过范平很快回过神,继续问道:“那另外几个方呢?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以及甘遂半夏汤,他们都没有用柴胡,药材体积也小,为什么还是要去滓再煎呢?”
谢晓峰反问道:“虽然没有柴胡,但是这几个方里都用了同样一种药,你们说是什么?”
范平想了一会儿,几乎与许茗、谢苗同时说出:“半夏?”
谢晓峰点头道:“是的,这五个方都用了半夏,要知道古代用半夏都是生用,不似现在制得几无药性的法夏、姜夏,现代为什么要制半夏呢?”
许茗答道:“生半夏有毒,其对口腔、咽喉、食道等黏膜组织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导致黏膜水肿、充血,甚至溃烂,所以后来才制了半夏。”
范平也点头道:“生姜可制半夏之毒,所以用姜制半夏,其实是为了让半夏的使用更加安全。”
谢晓峰道:“几个半夏剂去滓再煎的道理是什么,半夏虽然有强烈的黏膜刺激作用,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煎煮,再去滓再煎,用一斗水反复煎取三升,半夏剂里面的刺激作用已经变得很低微,人体完全可以接受,而半夏降逆止呕燥湿的作用却没有多少损失,这才是半夏剂去滓再煎的道理,就是为了消磨半夏之毒,保留半夏药性。”
谢苗问道:“晓峰你的意思是说,现代本应该不制半夏,仍然用生半夏入药,只需要通过煎服法就能避免半夏之毒?”
谢晓峰点头道:“是啊,半夏制后,药效几无,泻心汤这些药剂,半夏制后,可免去去滓再煎的工序,但是另外的方药呢?如《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谢苗想了想,说道:“咽中伤,生疮,咽中痛,应该是咽喉肿了,用生半夏的黏膜刺激作用,才能破疮开结!”
许茗和范平都连连点头,只见谢晓峰又说道:“所以呀,生半夏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才能开结破疮,制半夏呢?现代只能买到制半夏,遇到少阴病咽中痛,怎么办?中医还能治这些病症么?难!”
许茗说道:“苦酒汤的煎法是令三沸,可见煎煮时间非常短,半夏散及汤的汤剂也是令三沸
第112章 半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