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两人后,罗院长用普通话告诉谢晓峰,这才来的一个病人叫做拥中泽郎,本来他是排在第一的,刚才拉肚子去了,回来被人站了位子,所以在那里拉扯。
谢晓峰笑了笑,说多大个事儿啊?先来就先看吧,便示意拥中泽郎开始看病。
与藏民的沟通却不是很顺畅,他们的普通话很不标准,很多藏语翻译过来的词语说出来,谢晓峰也不懂,只好请罗院长以及尼玛镇长在一旁当翻译。
拥中泽郎是卫生院的常客了,他常年拉肚子,又反胃,大便粘液脓血,里急后重,一天要跑十余次厕所,但总是感觉肚子里排不干净。反反复复的治疗,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县医院诊断出是慢性痢疾,慢性肠炎,但是各种治疗痢疾的方法都用上了,甚至县中藏医院的中医、藏医都看过,又是解毒、又是除湿,又是清热,再不然行气活血,甚至收涩收敛,都没啥效果。
拥中泽郎都有些心灰意冷了,人也越来越瘦,幸好时常到镇卫生院点滴一些营养素,这才没把身体给拖垮,不然早就倒床了。
问出了一些东西,谢晓峰的手指底下也有了结论,拥中泽郎的脉象弦缓而涩,这就说明顽固的痢疾已经病入了血分,气滞血瘀,痰湿交阻。
治疗的话,大黄,正好能够派上用场。
不过并不是用生大黄,而是要用酒煮。
当下谢晓峰便对旁边的医生说了,让他们去镇上小卖部买一瓶黄酒过来,然后就在卫生院内,让人搬来炉灶,处理了一下,便煮起了大黄。
这个方法是谢晓峰在看《素问病机保命集》里面介绍的,大黄细锉微末,好酒两大盏,同浸半日许,煎至盏半,去大黄,酒分为二,顿服之,痢止,不止可和芍药汤,便痢止,后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
大黄,谢晓峰是用的藏民打茶的研磨机打碎的,比古代细锉的粉末要精细多了,便省去了酒浸半日的工序,直接开煮。
第二位病人也是四十来岁,先前的时候谢晓峰就注意到了,这个人黄皮寡瘦的,特别是皮肤能透出肉眼可见的黄色,这下再以仔细观看,只见身目均发黄,一摸脉,弦数,身体发烫,舌红苔黄腻。
中医十问得出的结果是发烧、尿少,尿色浓如茶水。已经在县中藏医院就诊过,还吃了茵陈蒿汤,吃了大半个月,身黄退了一些,但是腹部肝区触之压痛,尿仍黄色,吃不下饭,大便粘腻,肛门灼热,医院给出的诊断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谢晓峰和许茗都感到很奇怪,眼前这个病人,脉象弦数、舌红苔黄腻,明显的阳黄,用茵陈蒿汤是对症的啊,怎么这个病人吃了却效果甚微呢?
《伤寒论》第236条说: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这个病人尿少、发热、脉弦数,的确瘀热在里啊。
他让罗院长询问病人有没有带着病历什么的,药方也行,他想看看中藏医院开出的茵陈蒿汤为什么不能治疗这个对症的疾病。
第74章 义诊开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