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屋子外面还冷得让人发抖(主要是谢晓峰和许茗没有厚衣服),屋里却迎面而来一股温暖气息,定睛一看,屋子中间正有一个钢板制作的取暖灶,炉门里几块大木头熊熊燃烧着。
屋里坐着几个身穿藏族服饰的人,有男有女,年龄都在五六十左右,见谢晓峰和许茗进来,他们纷纷投来善意而惊奇的目光。
谢晓峰微微点头致意后,询问有没有吃饭的地方。
其中一个妇人站了起来,用稍带生硬的普通话介绍这里就可以吃饭。
谢晓峰和许茗终于放下心来,在这种全是藏族同胞的聚集地,看着燃烧的柴火,异域的建筑风格于服饰,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只有屋里那亮着的点灯告诉他们,这里还是现实世界。
两人点了点吃喝的东西,趁着老妇人在制作食物的时候,与旁边的人交谈起来。
他们都与谢晓峰、许茗说着不是很清楚了汉话,很多时候的交流都不通畅,但谢晓峰还是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藏族人,旁边那个温泉是真正的温泉。
但是想要了解更多的东西,比如中药材的时候,由于沟通不畅,他们却没了解到多少东西,正好这时老妇人已经把饭菜拿上桌,两人暂时按捺住询问的心情,专心的填饱肚子。
吃了没一会儿,一个长得有些高大的中年汉子进了屋里,而原本在凳子椅子上坐着的那些藏民纷纷起身向那个中年汉子问好。
谢晓峰有些好奇,这个汉子是谁?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尊敬他呢?
谢晓峰也站了起来,用普通话与那汉子问好。
中年汉子转过身,看到在一旁吃饭的谢晓峰和许茗,他微笑的点头问好,然后询问起他俩是否是来旅游的。
中年汉子的汉语明显要比先前那些藏族同胞好多了,他与谢晓峰、许茗可以无障碍的交流。
几番问答下来,谢晓峰了解到,这个中年汉子就是丹东镇的镇长,名叫尼玛,而谢晓峰也告诉了尼玛他们来丹东镇的真正目的。
尼玛闻言,非常高兴,让谢晓峰和许茗认真吃饭,他就在旁边开始给他俩讲解丹东镇的历史沿革以及现在丹东的药材出产情况。
原来路上那些非常著名的景点如“莫斯卡村”、“党岭村”都是属于丹东镇的管辖范围,而作为镇政府所在地的丹东镇,却是尚未被旅游开发。
从镇政府往北走,就全是高山森林与草原,其间有各种各样的中药材,藏药材。
最著名的莫过于每年四到六月的虫草季节了,丹东出产的虫草都是从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草地里挖到的,以虫体结实,纹路清晰,滋补效果好而著名。
然后就是野生羌活、野生贝母的采挖季。现在7月份的时节正是野生贝母的采挖季节,因此镇里面的许多年轻人都是带着干粮帐篷呆在高山上寻找贝母,家里基本上都是剩下小孩与老年人。
羌活的采挖,就得还等两个月左右,到时候又是驻扎在雪山草地上,采挖十多天。
还有大黄,尼玛说一二十年前还有人采挖大黄,而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不挖大黄了,因为漫山遍野的寻找采挖,挖出来却卖不上个好价钱。
谢晓峰一愣,心想,我们就是主要想看大黄的现状,现在居然没人采挖了?
第72章 丹东温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