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
谢晓峰也点了点头,然后在病历上继续写下了方子。
麻黄10克、连翘根10克、杏仁6克、赤小豆55克、大枣(剪开)4枚,生梓白皮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防风15克、黄芪45克、白术15克。7剂。
他把病历递给林佳明道:“许茗说得不错,大姐的病不算严重,主要室体内瘀热造成的,但是也与她体虚易外感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在清内热,开表泻热的同时固表,病就能很快的好起来。”
林佳明看了看病历,问道:“晓峰,这个方子有什么出处么?玉屏风散,我倒是听人提起过,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我怎么没听过?”
谢晓峰道:“《伤寒论》第262条说‘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虽然条文上以身黄为主证,但是大姐的病机也是瘀热在里,用这个方就是对证,证见瘀热在里。”
林佳明点头道:“原来是《伤寒论》的方子,不错。”
说完他把病历递给身后的一个护士,并叮嘱让病人停服醋酸泼尼松和来氟米特,只吃中药以观后效。
谢晓峰继续道:“这个方子如果大姐吃了后有好转,但是并没有完全痊愈的话,可以继续再吃7剂,应该就差不多了。”
林佳明让护士赶紧添在病历上,然后请出了下一位病人。
第二个病人是个男青年,25岁,医院诊断为“湿疹”,他的皮肤出现粟粒状小疹病发痒,但是治疗了半年有余,却越来越重,臀部剂两下肢上端外侧均发展成为对称性丘疹,一到夜晚,痒不可耐,搔直至出血而不知,有痛感,丘疹皮肤烫手。
谢晓峰和许茗再次开始交替把脉,脉来弦细,查舌苔黄腻。十问基本正常。
谢晓峰在病历上添加完中医问诊信息后,继续写道:诊为湿热内蕴,风热外袭,法当外祛风热、内清湿热、并佐以凉血。
谢晓峰停下笔,看着许茗道:“茗儿,你说这个病人应该开个什么方子呢?”
许茗笑道:“按这个治法来说,应当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至于凉血嘛,应该加点丹皮、生地。”
谢晓峰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他瘙痒难耐,再加一味苦参除痒。”
旁边的医生们看着谢晓峰和许茗的问答,感觉他俩虽然是认真的治病,但是这个半年未愈的疾病,在他们手里其实是个不起眼的小病似的。
医生治病,就是要给病人形成一种并不是很严重的感觉,而现在的医院里,各种冰冷的检测仪器,还有化验科那些不苟言笑板着脸的小姐姐们,给病人带来的却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他们也在想,何时我们治病才能这么轻松的给病人治疗疾病呢?
谢晓峰接着在病历上写下了方药,方用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牡丹皮、细生地、苦参。
麻黄10克、连翘根10克、杏仁6克、赤小豆55克、大枣(剪开)4枚,生梓白皮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牡丹皮10克、细生地15克、苦参10克。七剂。
林佳明接过谢晓峰写好的病历后,看了看,惊讶的问道:“晓峰,这个药跟刚才那位病人的药怎么差不多啊?只有三味药不一样。”
第47章 异病同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