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们之前听说,在香城,国外的大城市,有演唱会。
至于演唱会是哪种形式,他们不了解。
吴富贵把演唱会这种形式,带到了京城,组织老高,老宋和家炬他们,开演唱会,让普通人知道了什么是演唱会。
正是因为演唱会,他们这些人才发现,原来音乐这么有趣。
很多人喜欢上音乐,往音乐这条路上走。
他们私底下,送给吴富贵一个称号:内地音乐的引导者。
吴富贵问他们,谁创作了关于思乡,或者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歌曲。
他来内容创作部,不是闲逛的,也不是来欣赏漂亮的女员工,而是来选歌的。
有几名员工,举起手来。
他们创作了符合吴富贵要求的歌曲。
吴富贵把他们创作的歌曲,都收上来。
这些人像小学生一样,站在他的前面,态度恭敬,等着他的批评指正。
吴富贵向他们挥手,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
他先看看他们的作品,等他叫到谁的名字,谁来找他。
他把员工们创作的三十几首歌词,都看完了。
吴富贵只看歌词,不看乐谱。
关键是,他也看不懂乐谱。
只要歌词对味,就让老高和老宋创作乐谱。
他们创作出乐谱,吴富贵再提意见,不断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
在这三十多首歌曲中,没有他中意的。
不过,有一位作者,写了四首歌词,还是有潜力的,值得培养。
他大声喊道,“马洪涛兄弟在哪?来一下。”
员工们齐刷刷看他。
然而,没人来找他。
吴富贵加大声音,说道,“马洪涛兄弟在吗?”
一个戴着黑色眼镜,瘦瘦小小的女生站起来,“我叫马洪涛,但我是女的。”
“哎呦,不好意思……”
吴富贵歉意说道,“我看这个名字,觉得是个男人。”
马洪涛说,“没事,我已经习惯了,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都觉得我是男的。”
吴富贵把马洪涛带到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与她聊了半天,重点指出她创作的问题。
她写的歌词,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歌词情感单薄,缺少厚度,缺少触动人心的力量。
其中,有一首写酒的歌词,写得最好。
吴富贵建议她,把谢酒的歌词,与节日联系起来,加深歌词的厚度。
马洪涛陷入深深的思索。
酒与节日联系起来,可写的内容就太多了。
传统的春节,中秋节,还有端午节,都要喝酒。
吴富贵说,“你把酒与节日联系起来,可以增加作品的厚度,更有思想性,也更有利于传播。”
马洪涛底气不足,“我可以试一试,但是,我不敢保证写出出彩的歌词,因我心里没有底气。”
吴富贵鼓励她,“大胆去尝试,文艺创作本就是一个冒险的过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写出的歌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进行修改,经过多次修改,一首完整的歌曲就出现了。”
马洪涛站起来,“好的,吴总,我现在就去尝试。”
吴富贵提醒,“对了,除了你刚才说的那几个节日,还可以考虑增加重阳节。这个节日也要喝酒的。”
第八百六十一章 对歌词不满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