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怎么不打招呼就回来了?”
      赵章顺一只手攥着数据,一只手搭在叶知寒的肩膀上。
      昔日的赵教授在近十年的军工科研磨砺下,几乎完全褪去了书生意气。
      此时更像一个军人。
      站的魁梧笔直,眉目中透露着坚毅,再不似之前那个满腹经纶的老教授模样。
      叶知寒道:“嗯,在那边没有什么进展,有些烦闷,就回来看看。”
      “你做的事情现在保密级别还是比较高?”
      叶知寒点了点头。
      “好,那我就不细问了,我相信你会想到办法的,”赵章顺道:“既然回来了,就好好休息,等到晚上了,我拉着怀义带着酒菜找你。”
      “在导弹领域,你和怀义的成绩都很不错,没成想现在倒是学森拖了后腿了。”
      “学森和我们不同,我们只解决气动力学的问题,其他的模块有别的同志负责,所以轻松;而学森则是一人撑起整个项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此时第三机械工业部主要的方向已经从导弹、核弹头推进到了航空航天。
      而学森作为主要领头人,任务不可谓不重。
      一方面华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一方面叶知寒提出的空天飞机构想又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工程。
      所以这无疑把原本就异常困难的游戏又调高了几个难度。
      就像是一个一级的玩家,闯进了满是九十九级boss的游戏世界。
      绝望的令人窒息。
      叶知寒苦笑道:“相信学森,相信我们的同志们。”
      赵章顺道:“听说进度还是比较喜人的,陆陆续续已经开始进行验证性试验了。”
      现在的航天工程,基础的模块已经基本完成。
      对航电系统的匹配、发动机的改造、机载轻型火箭的燃料配比以及发射工程等等的小拼图是完成的。
      只要学森完成理论飞行轨道和现实硬件的结合,那后面从图纸到发射台上的过程,就简单了。
      两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向生活区走去。
      一路上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叶院长回来了”,于是,没多久,这消息就如同深水炸弹一般,在整个五院彻底传开。
      各个研究室,所有研究院鱼贯而出,你挤我扛的跑到了院内,把叶知寒给团团围了起来。
      在这面积本来并不算大的五院中,聚集了近百名优秀的物理学者。
      他们每一个人,从开始求学到进入五院,都是历经皖南,非常曲折和坎坷。
      进入五院的一个硬性基础要求是哈工大、西北工大、上交大等国防七子院校毕业。
      而院校改革不过四五年,也就是说这些学子是第一批从国防院校毕业的学生。
      要知道,在院校改革之前,国内基础教育聊胜于无,
      但是当年国防七子入校考试的标准,却是没有丝毫的放水。
      在1955年前后,是工厂大兴的年头,为了适应国内的教育水平,无数工厂和科研所都不得不放低要求,采取了边工边学的妥协政策。
      也就是说只要年龄合适,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就可以进入工厂甚至研究院,从基础工作开始,慢慢弥补自己的知识。
      但唯独军工五院直属的军工研究所和军工厂始终没有妥协。
      而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

第401章 五院的意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