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原来是全校会议。
      叶知寒没有直接回实验室,而是向操场走去。
      四个像烟囱一样的大喇叭,矗立在操场四周。
      可即便如此,刘龙辉仍要声嘶力竭的呐喊,才能够让操场上两千多名学生全部听清楚。
      叶知寒因为到场的比较晚,因此也只能听到一部分内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责任是强者步履不歇的动力,也是弱者束缚手脚的镣铐。”
      “华夏之危机,需要千万万青年迎头而上。”
      “我京大学子,当大步向前,强国强民,决不可做畏不敢前的弱者。”
      “失败固然遗憾,但华夏百废待兴,向前的每一步,都是诸君对未知的探索。”
      “子任同志托我转述给京大全体师生一句话:放手去做,错了再来,不怕犯错,就怕不做。”
      ……
      刘龙辉的发言在一定的程度上扭转了京师大学的风气。
      在他刚来的这几天,观察到的京大学生的确刻苦钻研。
      但一个一个都像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看似竭尽所能。
      实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划水模式。
      一根细丝再坚韧,终究一扯就断。
      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的拉着华夏这艘大船前进。
      而这次大会过后。
      他分明能够看到京师大学每位学子脸上的斗志和英气。
      较之之前束手束脚,满面阴云的状态,要好了太多。
      临近会议结束,叶知寒便又孤零零的离开了。
      回到实验室之后,他就开始对无人机的理论模型进行拆分。
      看着眼前的两个机床,他这会儿也是哭笑不得。
      刚来京城那会儿,吹牛吹的有点厉害了。
      因为着急向刘志民证明自己军工设计的能力,所以不管理论设计还是生产制造,全部自己一人独揽了下来。
      但只有真正开始去做了,才不得不认命,自己确实强在理论。
      所以还是合作共赢,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比较好。
      因为纸飞机的理论设计在来京之前已经基本完成,所以拆分就变得十分顺利。
      最关键的动力系统由他亲自负责,其他的机身和装载舱室的模块,则就通通切割了出去,寻求外部合作。
      ……
      约莫两个小时过后。
      正在他进行分解的过程中,一道敲门声突然传来。
      叶知寒放下纸笔,走到门口,轻声问:“谁?”
      “刘龙辉。”
      叶知寒这才打开了门:“刘校长,您怎么来了?快进来。”
      把刘龙辉请进了办公室,随后探出头左右看了一眼,发现没人关注这里,便急忙关上了屋门。
      “以后用不着这么保密了,”刘龙辉满是歉意的说道:“昨天是我比较保守,不过从今天开始可以放手去做了,刚才刘志民院长已经给我通过话了,把你的末端军工体系和纸

第26章 需要方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