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微臣叩谢天恩。”
把东线最重要的赵深和陈长生封为一等伯,基本上已经和靖难时期的那些燕王就足足有四十多分钟的样子。
虽然天气并不是特别的炎热,但却极其的闷热潮湿,浑身上下的衣裳都湿透了,汗水还在顺着胸口往下流淌
好不容易等待朱棣读完了第一篇祝文的时候,陈长生感觉自己好像是置身于一座巨大的蒸笼当中,那种潮湿而又闷热的感觉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气来。
好在接下来的祭天仪式,已经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在正午骄阳的炙烤之下,朱棣率领着汉王朱高煦和几个宗室再次拾级而上,再次走过了三十三级台阶之后,顺利的登上了醮坛的第二层平台。
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越高的地方就距离上天越近,也就越容易和上天“交谈”。
下面已经按照周礼奏起了“安平乐”,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朱棣再次进香献酒,奉上了古之六畜贡品,然后再次在熊熊烈烈的祭坛火焰围绕之下,开始郑重其事的宣读第二篇祝文:
“……天给其民,民之所欲者,天必从之。自我太祖洪武皇帝开创煌煌大明以来,真绥靖四海,济兆万民,所赖者天也,克成厥功,以抚四方,天之所鉴,未敢居功……”
这片祝文的言辞显然更具份量,也更能讨上天的欢心,总是意思就是在说:我朱棣虽然建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功业,其实所有的这些成绩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强大的能力,而是因为我所作所为的一切全都是遵照了上天的“指示”,我是在顺应天命,所有的功劳都应该归属上天,我只不过是按照天意做事而已。
就在陈长生在下面那一层平台上恭恭敬敬的聆听着朱棣诵读祝文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的巴拉轻轻的拽了拽他的衣角:“陈大人,怎么还不结束啊?”
“别着急,快了,快了……”陈长生小声的回答着。
“真是太热了,我觉得自己都快要被蒸熟了……”
就在陈长生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身旁的赵深朝着他打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不要在这种场合窃窃私语。
陈长生微微的点了点头,又朝着阿拉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乖乖站好什么话都不要说。
因为第二层平台明显比第一层要狭小的多,位于四个角落处的那四座祭坛当中燃烧的熊熊大火靠的更近,朱高煦已经热的有些头脑发昏了,却只能咬着牙坚持。
头戴冠冕身穿龙袍的朱棣还在面色肃穆的宣读着祝文,脸上的汗水已经滴滴答答的落在祝文子上,却依旧毫不在意,继续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诵读着……
又过了约莫一顿饭的时间,终于顺利读完了第二篇祝文,朱棣再一次恭恭敬敬的朝着天地四方遥遥相拜,行了全礼之后才最后一次迈步走上了台阶,朝着最高的那一层醮坛之顶走了上去!
这一层平台虽然更加狭小,但却是醮坛最高的顶点,无论是什么样的文臣武将功臣勋贵都没有资格登上这么高的位置,就算是朱高煦这样的皇子也不行。
只有皇帝本人,才有资格登上醮坛的最顶端……
第717章 如日方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