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建业
      孙权同样得到了李烨即将称帝的情况,对于这个消息,他并不意外。
      “子敬,该来的还是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太子,魏国若是南征,战场当放在荆州和淮南,江东方面,其一要保证向荆州的粮草供应,其二便是预防梁国曹昂南下,曹昂的一众亲属,皆在魏国,加之曹丕曾经出使梁国,他们与李烨勾结的可能性不低。”
      “父王和公瑾,抵得过魏国吗?”
      “魏国在汉水训练水师,再加上他们强大的国力支持,国战一旦开启,国力才是根本,而且魏国也不乏擅长水战的将领,吴国胜算不大,除非一举重创魏国水师,否则持久战,吴国必然会被拖垮。”
      “唉,前线作战,还得看父王和公瑾,我们做好后勤吧。”
      “诺。”
      江陵·吴王宫大殿
      “李烨小儿,居然要称帝了,诸位有何看法。”孙坚扫视着下面的臣子。
      孙坚对帝位也有想法,但之前汉室名义上还在,虽然汉天子死了,但最强的魏国都没代汉,他自然也不会当出头鸟,如今魏国代汉,汉室彻底没戏了,孙坚便也有了想法。
      吴国和魏国,已经没有和解的余地了,而称帝,可以在道义上,更加公正的对决,两个皇帝的对决与一个皇帝打一个诸侯王,还是有区别的。
      “李烨称帝,大王若是不称帝,守着汉朝旧制,便会低人一头,若是李烨来伐,大王为谁而战?汉朝都亡了十年了,臣肯请大王称帝。”
      作为外戚的吴景,在这种问题上,当然会支持孙坚。
      “臣徐琨附议。”徐琨是孙坚的外甥,也是一家人。
      “臣孙贲附议。”
      “臣孙静附议。”
      ………………
      一众孙氏的宗亲、外戚,自然是表示支持。
      有这些人的带头,荆州士族和江东士族,也站出来表示支持,毕竟是从龙之功,而且汉天子早死了,天下无主,心理上也没什么槛。
      最后是周瑜带着少壮派军官表态,大部分人都支持,他们这小部分没必要头铁的硬刚。
      而且周瑜也看出来了,孙坚也想称帝。
      这个时候称帝,只能说有利有弊。
      称帝可以和魏国形成名义上的平等,以及进行国内新一轮的利益分配。
      弊端体现在外交上面,以周瑜对曹昂的了解,他是不可能在这个时间段称帝的,那么对于这个盟友,吴国该以什么态度?
      魏国国力强,对梁吴一直是强硬态度;吴国和梁国之间,时而和,时而战,但总体关系相对平等。
      现在吴国称帝,一个帝国和一个王国,难道能平等外交吗?
      “好,既然众爱卿皆有劝进之意,那孤就顺应人心,张昭、潘?F。”
      “臣在。”
      “由你二人,负责登基大典之事,择一吉日举行。”
      “臣,遵旨。”
      在孙坚于朝堂上决定称帝后,荆州和江东,也陆续出现祥瑞。
      于是,在孙坚和朝臣商议后,定在十月初六,举办登基大典。
      孙坚跟风称帝,又在天下激起一番浪潮,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曹昂和士燮,想看看剩下的这两个割据势力,跟不跟。

第540章 孙坚跟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