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章 疯狂刷题模式[1/2页]

未来超级智能系统 雁塔小菩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绝望。
      这是刘凡真实的第一反应。这种反应是源自他对数学专业的习惯性认知,源于平时在学院的大家总是哀嚎一片,总是吐槽着这个学院的可怕。
      然而,得益于刘凡从小的经历让他有了很好的心理素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想办法解决。就算真的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至少试一试,努力一下,也总比直接放弃好。
      输也要输的尽量有尊严。
      这种良好的性格让刘凡很快冷静了下来。
      而冷静后再回头去细细看这个任务,刘凡很快找到了突破点。实事求是的说,理学院在刘凡所在的这所大学中其实属于边缘学院,刘凡之所以会读这个专业,也是因为想读的专业分数不够被调剂过来了,包括班里有一半的同学,其实都是调剂过来的。
      可偏偏这么一个边缘专业的课程还贼难,所以理学院的大部分老师都懂学生的痛,故而会有“放水”行为。这种放水就在于,期末考试70%90%的题目题型都会来自于平时的课后习题以及往年历史试卷。甚至有些善良的老师会直接从中抽取一些一模一样的题目来考。
      说到这肯定有人觉得奇怪,老师都这样放水了,为什么大家的平均分还这么低。
      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课后习题和历史试卷加起来数量还是不少的。而且一个学期有十来门课程,只不过系统只发布了三门课程的任务而已。
      第二:有些题目就算答案放在你面前你都看不懂。在刘凡所在的理学院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就是曾经有一个老师考试的时候说大家把小炒都拿出来吧,反正不懂的同学,抄都能抄错。神奇的是,后面发现真的有很多人抄错...把数字抄成字符,把字符抄成标点符号,花样百出。
      第三:大学生活磨灭了大家的学习状态。
      而在刘凡看来,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个原因,像他所在的这种普通一本大学,不可否认的存在很多努力学习的学生,但从概率来说,确实大部分人的学习态度和初高中比懒惰太多太多,能每天不逃课并且所有课后作业都自己独立完成的比例,只怕有10%都很不错了。
      刘凡记得高中英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能把高中生的平均学习状态带去大学,百分之百能拿奖学金。当然,这句话在国内顶尖学府不一定成立。
      刘凡有高中同学在燕大读书,所以他听说过那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如果嘲讽燕大的学生每天都不学无术,那就真的是没见识了。
      所以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刘凡觉得眼下的任务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差不多20天的时间,如果自己全身心投入去刷题,遇到不懂的就去搞懂,平均分90是有机会可以搏一搏。至少不会绝望。至少有条路能走。
      想到这,刘凡追求高效的性格再次体现,他冲回宿舍将所有需要的东西往书包里一塞便出门直奔图书馆。
      图书馆座位有限,所以期末这段时间都是要早起排队才能

第五章 疯狂刷题模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