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洛阳城下显神威[1/2页]

东晋五胡风云录 千户陈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日后,太和二年的六月初十。
      黎明时分,晋军大营中炊烟缭绕,鸡鸭呼应,号角不断,战马嘶鸣。
      吃罢早饭,陈谦穿戴整齐,出了大帐,会合了早已等在门口的幕僚、将领,翻身骑上了紫骅骝。
      习惯性地前后左右看了看,周边身后皆是精神抖擞,整装待发的战士们,然后催马向大营门外奔去。
      洛阳东门城头上,身材壮硕,一脸黄须髯的慕容筑双手扶着城头垛口,向晋军大营望去。
      熟悉的首阳山并不高大,背风向阳的山坡上和山坳里都点缀着成片的灰白色帐篷,各色旌旗在淡淡的晨光中来回摇摆。
      一条长长的晓雾将首阳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拦腰束住,使山边的淡淡白雾与军帐颜色混杂一起,而夹杂在里面的红旗和鳞片似的朝霞相映分外显眼。
      数十面红旗在向前移动,渐渐冲出了薄雾。
      映入眼帘的晋军骑兵也慢慢清晰了起来。
      马匹的铁蹄踏在大地上,纷乱而有力,在首阳山和洛阳城之间的平原上发出隆隆震响。
      在橙红色和玫瑰色交相辉映的霞光中,有一员晋军大将,银盔银甲,殷红战袍,手里提着黄澄澄的大砍刀,催着紫骅骝,不疾不徐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
      此时,鲜红的太阳从首阳山上慢慢地露出了一个弧形的边儿,随后露出半圆,照的银色铠甲和马辔头上的银饰闪着刺眼的亮光。
      只见晋军大将来到距洛阳城有约莫三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后面晋军骑兵一字排开,勒马站在了他的身后。
      骑兵后面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步兵,有抬着云梯的,有推着投石车的,还有十几辆高大的吕公车,井然有序,蓄势待发。
      城下晋军止住前进脚步后,一时间鸦雀无声,静得有些骇人。
      仿佛是海啸前平静的水面,地震前祥和的天空。
      晋军大将在阵地前突然大吼起来,催动紫骅骝从北到南,来回折返,边跑边吼。
      城上的慕容筑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只听得,随着他的嘶吼,晋军阵地上爆发出山呼海啸地叫声:“厚!厚!厚!(象声字)”
      雄壮有力,势不可挡,震撼天际。
      令慕容筑心跳加速,扒着城垛口的手微微有些发湿。
      洛阳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而城北邙山上的晋军他早已发现,这又阻断了他北渡黄河逃回邺城之路。
      南面过了洛水就是伊水,再向南就是茫茫熊耳山、伏牛山,可以说没有船支,基本是个绝地。唯一出路就在西门,可以抵达函谷关。
      他早在虎牢关失守后的当天,就派人飞奔长安向苻坚求救,现在都没有回音。
      恐怕秦国现在已是自顾不暇,五公造反的战火已经烧遍了整个关中大地。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只见晋军大将催马向前,来到距城下一里远的距离,勒住紫骅骝。
      慕容筑现在看清了他的面目,剑眉细目,脸色微黄,鼻直口方,颌下髭须,神采奕奕,英气逼人。
      他仰头向城头大喊道:“我是大晋太尉陈谦,集三州兵马二十五万,收复故都,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城上的慕容筑听着,我与尔两个选择,其一,举城投降,饶尔不死,愿意回邺城,我派船相送,愿意留下,与晋军同等相待;其二,给你们留下了西城门,可以入关中,我绝不追杀;若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犹如此旗!”
      喊罢,陈谦把马缰绳轻轻一提,那紫骅骝颇通人性,跳了一下,然后缓步向北,跟着四蹄腾空奔驰起来。
      只见他勒马折回,再向南跑来,一边从身后取出弓一边奔跑。
      待奔驰到东城门口时,陈谦从马鞍后桥的箭壶里取出两支箭来,左手举弓,右手搭箭扣弦,动作十分安稳顺畅而又快如闪电。
      城上城下两军军兵只听弓弦“崩,崩”地响了两声,箭来不及看清,但见洛阳城头上那面巨大的黑底红边的“燕”字纛旗,扑簌簌地从十几丈高的旗杆上掉了下来。
      而且直接从城头落到了城下的护城河里。
   &n

第39章 洛阳城下显神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