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大脑思考,殿下海涵。”
“哦?”司马昱眉头一展,温言道:“贤侄啊,年轻人就该有此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大胆的说,今天我要听听你的心里话。”
“殿下,他有什么正经话,您日理万机,小儿幼稚之言,不听也罢——”
“唉,老陈,此话差矣!”司马昱正色道:“你我久居高位,很难听到年轻一代人的真言吐露,就连民间之言,也听不到喽,让他说,大胆的说,我恕他无罪。”
陈谦站起身来,躬身一揖到地,壮了壮胆道:“请恕小侄冒昧,您觉得如今是该北伐,还是不该?”
“该!”司马昱毫不犹豫地道。
“那由谁来率军北伐何事?”
“桓温!”
“小侄认为,他不合适。”
“哦?愿听其详!”
此话正中司马昱下怀,谁都能看得出北伐时机,但是这个领军人物是谁,就是一个政治智力考验了。
“征西大将军虽然文武兼备,手握重兵,但小侄认为他不合适。”说着陈谦瞄了一眼父亲。
“他怎么不合适?”司马昱饶有兴致的看着陈谦道。
对于上层的博弈,陈谦已然心中有数,他不卑不亢地朗声道:“征西大将军刚刚荡平成汉伪政权,西川地区民心不稳,屡有叛军作乱,需要他坐镇荆州,绥靖巴蜀,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维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嗯,甚是,甚是。”司马昱手捋须髯,赞许道,“那你说谁该率军北伐?”
“当然是您了!”陈谦毫不犹豫地道。
“混账,殿下操持朝廷政务,掌管中枢,千头万绪,天潢贵胄,岂能亲身犯险!”陈?呵斥道。
但陈谦此话让司马昱心里非常舒服,虽然没带过兵打过仗,手无缚鸡之力,但前面有诸葛亮前辈,后有他爷爷的爷爷晋宣帝司马懿啊,一样的文人,统领几十万大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作为一个男人,谁不想指挥千千万万个男人,谁心中又没有一个战神梦?
“让他说下去,说下去嘛,老陈,年轻人嘛,有朝气,有想法,这是好事。”司马昱笑道。
“殿下只需挑选几员猛将,率领十万大军,以寿春为北伐基地,强渡淮河,稳扎稳打,巩固根据地,步步紧逼,把胡人赶出长城以外,西边出一偏师,出襄阳,威胁长安、洛阳之间地带,令苻健、冉闵两方势力互相猜疑,牵扯其兵力,最起码中原可尽归我大晋所有。”
又是一阵子的沉默。
陈?是经历过北方战乱岁月的,对中原地理了熟于胸,他从心底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感觉这个大方向的战略,怎么也不会出自这个臭小子之口,难道他突然遇到神人点拨了吗?
良久,司马昱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倏忽站起身来,神情庄重起来,一个月来的犹豫不决被陈谦之语解开了,第一是以历阳(安徽和县历阳镇)还是寿春为北伐基地,第二是出兵与否,第三是陈谦说的猛将,眼前不就是现成的一个嘛。
想到这里,他又恢复了原来的笑容,缓缓道:“贤侄所见,朝廷会考虑的,来,喝茶。”
这个朝廷会考虑的,其实就是我会考虑的。
说着,司马昱端起茶碗,示意了一下陈氏父子。
“咳咳,今日已打扰殿下多时,殿下公务繁忙,得空休息一日,微臣心下不安,就此告辞。”陈?起身躬身道。
“唉……”司马昱拐弯拉长了语调,继续道:“老陈啊,你见外了。”
稍一思忖,又道:“吃了饭再走吧,快到晌午了,我还没讨教你书法和辞赋,当年洛阳的金谷二十四友,你是硕果仅存,二陆、刘琨、左思等都不在人世,甚是可惜啊。”
“改天殿下有闲暇,微臣随叫即到,绝不耽搁。”
“好,好,那我就不挽留了。”
说着,司马昱站起身来,将父子二人送到书房外,侍候在院中的家人上前,引领着他们向外走去。
“父亲,我还没说完,您怎么就告辞啊。”
“儿啊,你没看见会稽王招呼喝茶了吗?官场之人,如果没什么话讲了,就会端茶碗招呼,意味着送客的意思。”
“哦,哦,端茶送客啊。”
边说,两人边下了王府大门台阶,奔轿子而去。
第6章 大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