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章:朝闻夕死[2/2页]

永世帝唐 清风逸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艺卖与帝王家”、根源在于“只富不贵终是猪羊”。
      相比后世高考的所谓过独木桥来说,古代所有人几乎都只存在一个目的:入仕为官。
      位置就那么多,谁上谁下都必须得用老命去拼!
      殷清风在抬高商人的地位的同时,必须要压制官员的地位,否则又是一个官商勾结的结局。
      等到商人的地位提高了,他还得想办法压制商人在政治上的野心,否则迟早要走上资本主义制度的“老路”。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殷清风起身,将刘仁轨扶起,“小弟更希望的是“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小弟愿与正则兄共勉共进。”
      “惭愧、惭愧!”
      刘仁轨的姿态放得很低。
      再次与殷清风对视的时候,他的神情有些恍惚。
      走出尉氏、走进任瑰的大帐、走进陈仓一路走来,他终于遇到一个让他心折的人。而这人,只是一个尚不及冠的少年。
      殷清风接着往下说:“小弟把这种培养制度,称之为接班人制度。
      接什么班?接的是次序这个班。什么次序?上一任帝王留下来的对以后天下治理的次序。
      传承有序,才能保证政令不会因“人死而政熄”。
      作为臣子和百姓要清醒的认识到,不是每位帝王都是贤明的。若是昏君加上酷吏恶臣的为虎作伥,只需三代,便可断送一个大好江山!
      所以,储君要精心培养,百官也要精心培养。”
      刘仁轨一副受教颇深的表情看着殷清风。
      对于他来说,用字字珠玑来形容殷清风的话也不过分。
      长篇大论结束后,殷清风拱拱手,“恭贺正则兄得到太子的青睐。”
      刘仁轨这时才想起,原来自己是被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而且,始作俑者便是眼前这个少年。
      他知道自己应该感恩太子,更要感恩殷清风。但是,面对这个能与太子共商国是的少年,再华丽的辞藻也是苍白与空洞的。
      他站起身,无声的鞠了一躬。不等殷清风搀扶,又坐了回去。
      殷清风明白他这个大恩不言谢的举动,“小弟说这些不是在正则兄面前邀功,而是替太子点醒正则兄不敢辜负了太子的殷切期盼。”
      刘仁轨再次无声的点点头。
      殷清风哈哈一笑,“正则兄有太子的看重,而小弟将来又无出仕的打算。所以,今日抢得先机,就为了获得正则兄的好感。小弟可事先言明,等正则兄发迹了之后,可不要视小弟为弃履才好啊”
      刘仁轨当然能听出殷清风是为了缓解尴尬才这样说的,但他对殷清风的话很不理解。
      “不知殷郎君为何说“无出仕的打算”?难道”
      殷清风摆了摆手,说道:“小弟已经向太子谏言过,以后外戚不得入仕。哈哈哈这算不算自绝死路?”
      刘仁轨瞠目结舌,“还有如此之人?”
      他小心的问道:“不知殷郎君为何向太子做这样的谏言?”
      殷清风懒得再重复一遍外戚的言论,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借口,“小弟曾听闻一个跛足道人唱过一首诗,小弟闻后深有感触。最终小弟决定不出仕了。”
      刘仁轨心说,之前就你让文武各就其职,现在你又自己不想出仕,就把别人的路也堵死了,你这不是招惹全天下人的愤恨吗?
      他倒是想听听殷清风到底听了什么诗,就让他大彻大悟了,“敢问,那道长吟唱的是何等诗歌?”
      殷清风心里嘿嘿一笑,说道:“小弟记不住曲调,就简述一下吧。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刘仁轨像大致品了一下其中的含义,蓦然,他有些惊恐的问道:“殷郎君该不是想着要遁入空门吧”

第一百八十章:朝闻夕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