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五章 妈妈[2/2页]

深层心理学 莲花九天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是,背后的隐意总是这个人曾经得过这种病,康复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以后有什么异常,那是因为他以前得过这种病。
      这是一种社会默认的“共识”。
      就像人们常说的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我不能接受你。
      同情的背后,总蕴含着隐秘的拒绝和排斥。
      但是,就是如此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竟神奇到把这种被社会共认为“绝症”的心灵创伤,瞬间愈合。
      他只需把他所经历的这一切痛苦,从他内心受外界影响,受外人负面描述暗示的“这个孩子,将来是个悲剧……”
      转换为和妈妈的私密对话“妈妈,那个人说;我将来是个悲剧。”
      这个“悲剧”马上就不复存在了。
      仿佛是失散多日的孩子,从外人的阴暗怀抱中脱离而出,重新回归到妈妈熟悉的怀抱。
      川流不息、人流涌动、车水马龙的街头,茫然而焦躁的阿内在四处寻找工作。
      身边走过一些神采飞扬、朝气蓬勃的年轻男女,看他的眼神带有一丝鄙夷和嘲弄。
      因为他眼神中带有一种独有的、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小孩子般的愠怒;加上他那身妈妈坚持认为是好衣服、不应浪费的土西装和手工毛绳衣。活脱是一个刚和妈妈吵架的农村小孩,带着对社会不公的愠怒,想要到金碧辉煌、竞争激烈的大都市找工作,简直是一个笑话。
      这是他以前经历的真实场面。
      那时候,他眼前的一切都是灰暗的、抑郁的、无法战胜的。
      他再愠怒,也无济于事社会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包容他。
      他再被嘲笑,也要妥协否则找不到工作,只能挨饿和流落街头。
      但是,当他想像把这一切转换成和妈妈的对话,把这些场景当成一天所见描述给母亲听时,
      曾经高耸入云、令他望尘莫及的高楼大厦,突然变得不再那么“高高在上”;阿斯顿马丁和散着浓厚职业气息的人群,渐渐变得模糊。一种真实的、视觉和印象的模糊和朦胧。
      他不再被所谓的“商业帝国”和职业大潮所压抑。
      他就是变得那么“可笑”。这种场景,不就是儿时从妈妈手中接过柴火堆中的竹箕,走出家门,去王奶奶家拜年那种朦胧童趣吗?
      只不过,这种“可笑”是一种久违的、美妙的记忆。
      令他忧伤的不是场景,而是他遗忘了最初看这些场景时的视觉记忆。

第二十五章 妈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