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求和?[2/2页]

我在诸天捡属性 王子凝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少国家都开始上书求和,表示愿做华夏的附属国。
      “高句丽”、“新罗”、“后百济”三个小国更直接,因为接收了一些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又得知中原百姓待遇极高,百姓无不向往。
      三个小国的百姓都盼着华夏早点打过来,好早日加入华夏,享受优惠政策,有的更是选择主动朝着华夏迁移。
      “高句丽”、“新罗”、“后百济”的王族和世家自然坐不住,百姓要是都跑了,谁来种粮食?
      他们压榨谁?
      冲突爆发,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三个小国直接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看着桌上请愿加入华夏的信函,烛昊不得不感叹,这群棒子的祖先真会玩儿,不过送上门的大礼,没来由不收。
      华夏的包容性极强,烛昊也一视同仁,当即下令,派王彦章前去接收三个小国的领土。
      当烛昊看得第二封海外来信时,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因为这是倭国天皇的来信。
      “求和?我求你大爷。”
      看到以求和名义,行讨赏之事的倭国,烛昊就来气。
      虽然奏折写得漂亮,有不少溢美之词,尽显讨好之意。
      可倭国的狼崽子是什么德行,烛昊一清二楚。
      弱时就装孙子,一旦有机会,就恨不得从你身上撕下一块肉。
      烛昊可是记得前世历史上,倭国人对华夏造成的巨大伤害,他们真就是奔着想要将华夏亡国灭种去的。
      不谈前世,就说不良人世界。
      唐高宗时期,倭国和百济杀了一百多唐军,就感觉自己又行了,于是集结4万倭军,战船400余艘,打算掠夺大唐边境区域。
      大唐派遣水军2万余人,战船120艘,在白江口与倭军展开了激烈海战。
      2万对4万,最终的结果是唐军大胜,倭军全军覆没,数万倭军被杀或溺死。
      消息传到倭国内,举国惊恐,天皇吓得动用了全国的力量修建防御工事,却不料大唐根本没来攻打倭国本土。
      因为在李治的眼中,倭国是弹丸之地,根本不值得打。
      之后的两百多年,倭国确实老实了,多次派遣使团前来大唐学习文化和先进的工艺。
      大唐也很豁达,不计前嫌,对其颇为礼遇,不时还馈赠物资,帮助倭国建设。
      可大唐没落之际,倭国不仅没有丝毫协助的意思,反而在大唐崩溃,诸国混战之际,许多倭国浪人趁火打劫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现在见华夏崛起,又开始认怂,假意归附,想要讨赏,哪有如此便宜的事。
      念及于此,烛昊打算彻底解决这个祸患。
      “正好新罗投诚,那就从新罗抽调水军。”
      眼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烛昊不好穷兵黩武,从新罗调军,就没什么问题了。
      新罗距离倭国最近,经常通商,也动一些倭国语言,加上刚刚归顺,忠诚度不高,正好借此震慑一番,一举多得。
      至于新罗等地是否会反叛,烛昊根本不在意,如果不是需要人协同管理,烛昊一个人就可以灭了倭国。
      回到后宫,烛昊和女帝等人说了一下计划,第二天就正式起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为了赶时间,烛昊让王彦章带领千骑接收“高句丽”、“新罗”、“后百济”三国,就地起兵三万,发兵倭国。
      一千骑兵接收三个小国,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烛昊的出现,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方便后续管理,烛昊甚至连这一千骑都不用带。
      他一个人,就胜过百万雄师!

第61章:求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