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五三、交差与交易[2/2页]

洗花沃雪 乔以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吗?”娘娘有意笼络国公府,她需得尽心招待。
      李王后却端起茶碗吹了吹。温热的茶香是苦的,浓厚又透着几许焦香。她长年服药,已然十分习惯苦涩的回味,只有岩韵花香悠长的余味能让她在药草激烈的气味里得到片刻喘息。
      从前,孟淑妃喜欢紫笋茶。她说茶芽轻盈,形似银针,茶汤鲜醇。她不喜欢紫笋的清冽寡淡,却为奉承孟淑妃,陪着喝了好些年。
      “本宫明白,老夫人存着心事,便是从宣明殿的茶房沏茶来奉,只怕难入老夫人的口。”漫长的空虚让人内心焦灼。李岑安极快地挑破彼此的客套,切入正题。
      “老身一走进蒹葭殿,不免触动心事。”童太君长长喟叹,浑浊的双目落在远处。
      李岑安低头啜一口茶,掩去眉间些许得色。她就知道,童家岂会错过一步登天的机会。
      “若非先王……”她忽而意识到以自己的身份,可凌驾于诸多律条之上,但议论先王却是十分便利的罪名。“蒹葭殿娘娘早年痛失亲子,心中多有郁结,脾气难免古怪,叫人难以亲近。可怜大王幼年无所依靠,无奈与生母分离,也无法在养母处得到些微温情。”
      “我亦知道,多年来国公府有心接近靖王府,却碍于先王的情面一直克制着。”李岑安逐字逐句斟酌,一壁仔细观察童太君的神情。见她眉眼不自觉地颤动,心里就来了底气。“其实,大王心中何尝不是……”
      童太君的视线在殿内滑过,被往事触动的漪澜逐渐平复。若非刚才在聿德殿的亲身经历在先,她险些就会相信,大王对童家也有孺慕之情。
      “过去的事,眼下重提又有何用。”童太君的视线垂落,似有悔憾。“每每想起女儿的处境,我的心里就像被人剜去一块。好容易止了血结了痂,可一瞧见大王,那伤口就又开始流血。也是我老糊涂,只顾着为女儿流泪,却忘了心疼同样受着伤的外孙。”
      “老夫人如此,大王亦是。可如今不一样了!老夫人还有机会弥补,将这些年错过的亲情重新偿还给您的外孙。”李岑安要借童国公的力,今日召见童太君就是为了显露诚意。“您的外孙御极,这天下在没什么能束缚他的手脚。”
      童太君猛地抬头,两眼湛湛有光。她迫切地想从李王后口中听到更多。
      “不仅是您,还有童娘娘多年的蹉跎都需要弥补。”李王后在童太君热切的注视下,说出她的心声。“大王幼年无所依恃,至今意难平。新朝虽立,但孟太后身故,也无从奉养。本宫不忍大王再次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是以想启用中宫笺表,向大王建言迎童娘娘回宫颐养天年,以全天伦。”
      童太君的心飞快地鼓动起来,她凝神屏息,生怕错过一个字。李岑安绘制的画面太美好,她无限向往,却也不敢轻信。
      “娘娘当真有此打算?我儿清修之事,可是先王下的旨意。纵然大王有心,也不好违背君父。”
      “先王准许童娘娘入道观前,童娘娘已在归德殿修行多年。在哪里不是修行?”李岑安早有应对之词。“童娘娘回宫后,可在宫中另辟一处作为问道清修之地,又便于大王晨昏定省。岂不是两全其美?”
      童太君听得舒心,可看着蒹葭殿简朴的摆设,私心里却不大看好。
      她听说王后的亲信太监连宫门都没资格踏入,身边大多是内务府送来的新人。唯一亲近的乳娘没品没阶的,在聿德殿还被一个小小宫女奚落。
      林嬷嬷的腰板挺不直,到底还是因为王后在内廷威慑不足。否则单凭李王后吃过她一口奶,林嬷嬷也能在大半个内廷里畅行无阻。
      童太君越想越觉得希望渺茫,面上的惊喜随之淡去。
      李岑安见童太君不接茬,只得再下一剂狠药。
      “除却迎回童娘娘,本宫这里还有一桩事,也想听听老夫人的心意。”她坐直起来,尽量让自己显得端庄而高尚。“如在御妃妾不过寥寥数人,又是多年不得宠的蠢笨之人。本宫虽然怜惜她们的处境,却也无法帮她们得大王的青眼。”
      她难为的摇头叹息,继续剖析心事。“如今姝元夫人坐蓐,大王居然找不到一个可心的去处。本宫忝为中宫,却不能让大王在繁忙朝政之余在后宫多几处松弛舒缓之所,心中一直难安。”
      童太君敏锐地领会了李岑安的用意,不由向前探出上身。
      “本宫母族寒微,家中亦无适龄的女儿。”李岑安的嗓音忽然低下去,勾得童太君愈加贴近。“老夫人若知道有哪家女郎德行出众,或品貌端庄,可愿为本宫引见。”
      童太君立时在心中将府里的姑娘翻检一遍,很快惋惜地想,三房的姑娘要是还在,送进来正合适。只怪童律铭短视,害了三房上下。
      转念又想,童家虽然没有适龄的姑娘,亲戚里还能再想想办法。这回得仔细挑选,不能再出一个曹韵婵。那死丫头竟然留着性命,远离京都在皇陵上逍遥。

二五三、交差与交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