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4章 荆棘岭唐三藏论道(下)[1/2页]

【洪荒】帝逆三千道 淡蓝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无为,只是想见见你等而已,能不能叫他们都出来?”帝辛知道这些都是有道之精。
      “还请大圣不要为难十八公,我等这就前来拜见。”一个声音从门外响起。
      “贫道孤直公,乃是柏树成道,见过大唐圣僧,齐天大圣,众位取经人。”柏树精身着冰蓝色道袍,留着长须,手持拂尘说道。
      “贫道凌空子,乃是桧树成道,见过大唐圣僧,齐天大圣,众位取经人。”桧树精也差不多和孤直公差不多的打扮。
      “贫道拂云叟,乃是竹竿成道,见过大唐圣僧......\"
      “贫道赤身鬼,乃是枫树成道,见过大唐圣僧......\"
      “贫道杏仙,乃是杏树成道,见过大唐圣僧......\"
      \"这是我的两位道童,乃是丹桂、腊梅得道。“
      ”阿米豆腐,贫僧唐三葬,乃是东士而来,去那灵山夺经的和尚,路过此地,见过各位道友。“唐三藏行了个佛礼。
      ”大唐圣僧,为何要去夺经啊?“杏仙有点好奇,他们都曾受高人指点,在此地动摇唐三葬的佛心,如果能阻唐三葬取经固然是好,不然也要破了唐三藏的童子之身,泄了元阳,使其不能肉身肉身成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三葬双手合十说道:“吾欲学百家,集百家之长,自是要仙争、与神争、与佛争、与道争,给贫僧、贫僧取之,不能贫僧,贫僧抢之,有何不可?“
      ”佛本是首。“孤直公起身说道:”当年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指点多宝道人成佛,并给其三千大乘佛经,道就在汝东方,佛就在汝东方,圣僧又何必舍近求远,去那西方灵山求经?”
      “道不经传,法不外言,为之奈何?吾本不欲前往,可遍历我东方佛典却未能解吾之惑。故去灵山夺经一解其惑。“唐三葬当然不能说西街乃是天定,老子不去,天雷会劈老子,老子也怕啊,所以只能孙子了。
      ”为何不借道经一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拂云叟拿出一本道德经德给唐三葬。
      ”此乃五千言,圣曾可以一观。“凌空子说道。
      ”多谢各位道友,五千言贫僧也研读过,只是不甚求解。”对于这本大名鼎鼎的奇书,他唐三葬当然拜读过。
      并且,这本书唐三葬比一般人的理解还要深。
      《五千言》并不止是一本讲治国理政之言,更是一本修仙奇书,只是世人大多不知道而已。
      就如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唐三葬的理解是:如果此言乃修仙之言,道就是灵气,名就是自身,自己刚才始没有方法,不能吸纳天地灵气而己。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吸收天气灵气,有了方法,就可以收纳天天灵气,成为万物之母,灵气无处不在,故要常常通过内视,观灵气的奥妙之处,通过外在灵气的远动轨迹来加强自己的理解,所以,灵气对内对外,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谓之玄。同谓乃丹田、气海、识海也.....
      “有何不解?”
      唐三葬与众精怪一起讨论起道德经来。
      帝辛还是第一次听唐三葬论道,这和尚真不简单,对道的理解,可能超过了很多修仙都没有和尚通透,帝辛也收获很大。
      ......
      荆棘岭的妖怪们轮翻与唐三葬论道,差一点还被唐三葬说服了。
      “大唐圣僧,与你论道,贫道等人收获颇多,再次拜谢谢圣僧。”孤直公领着七位精怪向唐三葬行礼道。
      一阵阴风?来,杏仙卷起唐三葬与其它精怪消失在原地。
      帝辛、朱天蓬与沙神相视一笑。第164章 荆棘岭唐三藏论道(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