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藤已经结出了细嫩的果实。
院子里充斥着一股清香,特别好闻。
鸡苗也长大了,绒毛退去,长出了羽毛,这也意味着更能吃了,光给它们买饲料,张栋就花了7000多。
当时随口说一只卖一万,现在看来,一点儿都不贵。
这天正喂着鸡。
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镇长带着一帮人,从院门前路过,见他在院子里,转头对身旁的女记者说,“这位是承包荒山,回乡创业的张栋,是一位非常有志向的青年”。
说着,向张栋招了招手。
“这是市电视台的李记者,赶紧介绍一下你的项目,说不定能帮你宣传宣传”
“好的”
张栋打开院门,把众人迎进来,一板一眼的开始介绍。
“这是我养的新品种土鸡,这是我种的新品种黄瓜”
众人听完他的介绍,陷入了迷茫。
这零散的几只鸡,一个小暖棚,就算是创业?
这也太儿戏了吧!
李记者好几次想提问,张了张嘴,却提不出任何问题。
镇长是最尴尬的,这次下乡调研,专门提起了回乡创业的张栋,都快夸成一朵花了,万万没想到他就在院子里养了几只鸡,种了几根黄瓜。
没办法。
自己挖的坑,闭着眼睛也要跳。
看着鸡,灵机一动,说道:“张栋,你养的鸡,羽毛金光灿灿的,属于什么新品种,给大家介绍介绍”。
什么品种,张栋怎么可能知道,只能瞎扯。
“这是我自己培育的品种,暂时还没起名字”
镇长背着手,故作镇定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成品鸡打算卖多少钱?”。
“一万一只”
这话一出,众人的眼睛瞬间瞪的像铜铃。
李记者终于找到了话题,举着话筒,问了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张先生,你养的鸡,为什么卖的这么贵,有什么优势吗?”。
对于这个问题,张栋依旧是实话实说。
“具体优势现在不清楚,卖的贵,是因为养殖成本高”
镇长眼见张栋越说越离谱,又不是天天给鸡喂金子,能卖一万一只,给旁边的下属使了个眼色,想尽快结束采访,并且以后再也不提张栋一个字了。
下属心领神会。
轻咳几声说道:“李记者,还有很多村子没调研呢,要不咱们就到这里?”。
一只鸡卖一万这种新闻,李记者怎么可能轻易错过,敷衍了一句“马上结束”。
盯上了小暖棚里的黄瓜。
“张先生,您种的黄瓜准备卖多少钱?”
张栋依旧是实话实说。
“种植成本高,一根卖一千”
这话一出,李记者笑了,镇长的脸色黑如锅底,都快哭了,暗暗吐槽道:“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摊上个整天白日做梦的选手!”。
正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院外突然响起一声鸣笛。
张栋转头一看,果然停着一辆大奔,车门推开,梳着大背头,腋下夹着小皮包的张斌,从车里出来,笑着说道:“杨镇长好,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说着,走到院里和镇长握了握手,
第5章 接受采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