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我觉得,大明的弊端,第一条就在于,朝堂官员的水平。”
      孟文定深思熟虑之后,缓缓开口:
      “我虽然待的时间不长,收到的消息不多,可是我多少能明白一些。
      “大明的官员,全部都是靠着读书,还是读死书学习,十年寒窗一朝科考,观政几年,就可以做官啦!
      “户部官员不必了解民生营算,兵部官员不必了解行伍征战,刑部官员连大明律都背不全。
      “做事的人不能只做事,做官的人却只做官,大约就是那里的弊端。”
      众人多有沉思,高承轻轻抚掌。
      “说得好,正因如此,咱们选官才要有专业的考试,才会有做吏员的磨炼。
      “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一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可是直到今天,仍然做不到。
      “今后怎么样,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怎么样,我管不着,可至少现在,眼前,咱们大家还是要专心一些,别把总兵府做成第二个大明,大家觉得如何?”
      周围人各自有想法,不过没人反驳。
      后面这半句,就属于是不能反驳的话了。
      孟文定赞同之后,又想了想,开口道:“其次就是,在大明,百姓说不上话,开不了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大明,内阁定方针,六部做实事,剩下的百姓,便只能被安排。
      “百姓的声音传不到京城,皇帝也听不见,久而久之,他们当然要振臂一呼,呵呵,总兵,我是在北方见得那些……”
      高承知道孟文定怕自己误以为他是在讽刺自己,摆了摆手,示意没这个必要。
      说完这些后,高承严肃地开口道:“孟科长说得很对,眼下大明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类。
      “上不知下,下不通上,中间的官僚阶级欺下瞒上,祸国殃民。
      “所以,咱们更加要严格地防备这种问题!
      “也是因此,我打算给咱们官衙的大部分机构都改革一下,在这里也是事先跟大家说一声。”
      高承此话一出,众人纷纷抬起了头,带着一丝惊诧。
      这是又要清洗?
      其中,又以涂方智和新礼事科的陈邦彦最为担忧。
      之前那场清洗,涂方智有家人在其中!
      虽然说不上是什么近亲,可是这种事情,卷进去了能有几人有好下场?
      说不怕那是假的!
      至于陈邦彦,是广东的一名大儒,不过本身并不腐朽。
      他本来因为周望的屠杀行为,对总兵府很是仇视,不过在张家玉的劝导和对总兵府执政切实的了解后,勉强做了个投诚的文人。
      他最怕的,就是高承改来改去,再做了某些昏君的事!
      不过,众人没有谁主动出声反驳就是了。
      因为私心是有的,可是至少,在座的这些人当中,不担心自己身上不干净,会被清理掉!
      一些敏感的话题之后,所有人都看着远处的烟花,开始了真正的闲聊。
      p.s:敏感的话题,不仅不能说,也不能写,那就不能聊了(笑)

第331章 元宵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