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兴民村粮食会议[2/2页]

明末:从杀地主开始造反 打柴钟子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单单是咱们江西的巡抚,便不是易于之辈!”
      高承闻言轻轻颔首。
      他已经找过路客商打听过了,江西的巡抚,名叫解学龙,是从中枢调任地方的右佥都御史。
      派遣都察院的三、四把手来这里,足以见到崇祯对江西的重视。
      事实上,自崇祯登基起,江西这地方税就没交齐过……
      毕竟贫者太贫,富者太富!
      又是海内文明的考试大省,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免税的读书人。
      遍江西甚至收不上来几十万两!
      崇祯帝重视,也是有情可原。
      高承认真思索一下后,开口道:
      “李先生走南闯北,又是江南富庶之地的人,不知,天下可有什么地方,百姓能快乐生活,断无心事呢?”
      李厚德不假思索,“莫说江南,便是京城,也不会有如此乐土。
      “都说江南富庶,挥金如土,涂脂成烟,那也只是秦淮河上。
      “饿死人的地方,多的是。”
      高承点了点头,“那李先生看我这里如何?”
      李厚德想了想兴民村的所见,摇头道:“未必长久。”
      高承这样均贫富的起义军少吗?太多了!
      北宋方腊,南宋钟相,山东白莲教,如今正在中原纵横的张献忠,李自成。
      谁不是打着这个幌子?
      可是他们治下,哪个百姓不是水深火热?
      归其本根,还是因为,起义军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公平二字。
      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却根本没有看见黎民百姓。
      便是说透了,高承起义,也只是为了自己活下去。
      他只是比那些农民军领袖多些见识,不会轻易转变自己的意志罢了。
      高承没有反驳,这种事情,说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如事实更能动人心。
      “那便多看几次,这次李先生回江南,我还想让您代为购买些东西呢。”
      高承坦然笑道:“现货现钱,等李先生何时相信了我们兴民村,再说其他。”
      李厚德非但没有笑着应和什么,而是郑重其事地答应了高承。
      “对了,还有一件事。”
      高承突然又开口。
      “听说湖广,江南都在种植什么玉米、番薯,说是可以和小麦轮种,不知道是真是假?”
      时至今日,上犹县附近的主流作物,还是水稻和小麦。
      并且产量和高承的印象截然不同。
      而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当然明白高产量粮食作物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
      李厚德眉头微蹙,“这些我倒是听说过,其实不止湖广,便是吉安府都已经有了轮作。
      “赣州府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一年三种了。
      “只是高先生所言之物,产量并不算太高,却尽吃土壤肥力,并非什么好作物啊。”
      高承颔首,这也是明朝轮耕一直搞不起来的原因。
      土壤不是予取予求的,它也需要休息。
      况且现在的红薯和玉米还没有经过培育选种,或许并不适合拿来种植。
      “李先生,若是我有可恢复土壤肥力之物,以及红薯玉米的良种,不知先生可以卖到什么价格?”

第29章 兴民村粮食会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