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朝会,臣认为动辄让数百甚至上千人于大清早就来上早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以臣之见,朝会只需内阁,各部尚书侍郎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其他一些必要之大臣就可以了,时间也不用太早,辰巳之交(九点)即可。”
李子明谈及改革朝会的建议还是很容易就获得了大臣们的认可:
大明朝的早朝对于官员和皇帝都是折磨: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他们于朝会之上根本没资格发言,大明又没有什么正式的表决机制,这些官员去参加朝会完全是浪费时间。
对于皇帝来说,朝会之际面对数百号甚至上千号官员,听他们七嘴八舌接收了一堆无用信息也很难作出什么有效决策,因此大幅缩小朝会人数对于皇帝和大臣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见没有人反对,李子明继续说道,“当然,重臣们参加的朝会时常会,每月初一会举行大朝会,大朝会是和以前的朝会一样,人人都可参加的。”
顿了顿,李子明说道,“这就是关于朝会的改革,诸位大臣,你们可有异议?没有异议的话从新的朝会制度明日将正式施行。”
朱慈?R有些紧张地看着群臣,要是没有人有异议的话他这个皇帝不就成了摆设的吗?
“应该会有一两个忠臣出来异议的吧?”朱慈?R这样想着,然后他失望地看到一众大臣们说道,
“辽国公深谋远虑,所言极确极明,我等并无异议。”
李子明看向朱慈?R,朱慈?R只好无奈地表示,“辽国公言之有理,准奏。”
朝会改革的通过之后,李子明接着提出了都察院改革制度:
“都察院诸位御史言官,以后皆不得以内外官员在朝会上的建言而弹劾,也不能因为官员的奏章所言不当而问罪,都察院以后专管官员吏治即可。”
李子明提出的都察院改革立刻让一众御史们哗然,原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李自成进北京时自尽
第203章 朝会及都察院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