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人说了一阵之后李子明转向毕方济,问道,“这位是?”
      方以智拍拍脑袋,说道,“失礼了,这位是毕方济毕神父,毕神父对于火器颇有见地,我等听说子明麾下之兵将皆以火器为主便邀请了毕神父前来。”
      李子明看向毕方济,作为一个在中国混迹多年的传教士,毕方济身上已经看不出多少西方传教士的样子
      他穿着这个时代读书人常穿的道袍和逍遥帽,手里也没有捧着圣经,如果不是其胸前的十字架的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明代书生模样了。
      李子明并不需要毕方济的“火器帮助”,不过他想看看这个传教士有没有其他用处,便还是说道,“毕神父,久仰,不知毕神父能说汉话吗?”
      毕方济笑了笑,说道,“李指挥使说笑了,入乡随俗,在下来大明时日不短,且大明书文之恢弘令人惊叹,怎么可能不学汉话,不体会大明之景?”
      接着毕方济话风一转,说道,“李指挥使,我也不是什么富庶人家,只带了几件小物件,还请李指挥使不要嫌弃。”
      说着毕方济把一个盒子放在桌上,并将其打开,里面是一支单筒望远镜,一把燧发枪和一个小小的地球仪。
      李子明心想,这玩意你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一打,但他露出的犹豫表情却被几人误解了,方以智说道,“李兄,是这样的,西洋人的礼仪与我大明不同,其送礼都是需当面笑纳的。”
      李子明点点头,对毕方济说道,“那多谢毕神父了。”
      李子明这一下倒把毕方济整不会了,按照他的设想,这时候李子明应该好奇地向他询问一些问题,然后他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入引进传教士的话题了。
      不过看起来李子明并没有向他问问题的打算,毕方济摸不准李子明的意思,不知道李子明是不感兴趣或是对西洋人印象不好。
      没办法,为了传教大业,毕方济只得主动对李子明说道,“李指挥使,实不相瞒,在下在澳门认识一批传教士和火器工匠,如果李指挥使有需要的话在下愿意为李指挥使搭桥。”
      李子明听了之后倒是有些心动,辽南现在没什么专业的火器工匠,他就算有后世现成的图纸和钢材也无法实现火器的批量生产,当然,李子明知道毕方济这种传教士肯定不是来做国际主义战士的,他的最终目的还是想在辽南传教。
      不过李子明其实并不害怕传教士的传教,如今在大明,大多数百姓对于宗教都是功利性的,你不给好处的话是传不了几个教民的。
      想到这,李子明说道,“现在辽南都司确实缺少熟练工匠,如果毕神父能为辽南都司带来一批熟练工匠那自然是最好的,至于传教士

第66章 传教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