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都司,长生岛的指挥使官邸中,李子明看着手中的报告,有些头疼,吐槽了一句,“清兵真是闲不住,这才歇多久,又准备在冬天发起对辽南的攻势了。”
说起来李子明之所以能得到这些消息,还真是商人的功劳,俗话说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商人,随着辽南都司的港口陆续完工,大批商船赶到辽南都司,那熙熙攘攘的景象,一度让李子明以为明廷彻底开放海禁了呢。
不过大部分商人只是把辽南都司作为中转站,这些商人的真正贸易对象是北方的满清。
由于满清多年来一直处于金银多而物资少的极端通货膨胀状态,所以与其贸易的利润相当之高,这也就吸引了各路人马前往辽东与其贸易。
说起来在后世网络上常年背锅的晋商集团其实根本不是与满清交易的主力,在明末这个阶段,红红火火的关内外贸易中,清廷的最大对象一直都是明朝的勋贵和边军,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与清兵奋战到最后一刻的东江镇:
是的,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
本着钱流入别人口袋不如流入我口袋的庸俗思想,李子明自己搞的辽南商社也在满清有商业据点,大量来自某乌平台的小商品和某里巴巴批发网站上的小商品在满清销售非常红火,很受欢迎,给李子明带来了不少收益。
当然,最重要的是,以商贸为掩护,李子明正逐渐在清廷中建立情报体系,用以窥探清廷的情况。
比如这次,商社发现清廷向各路商社大量采购棉衣棉裤,清廷境内的盘查也变得严格起来,而且苏媚来之前采购的一大批过期或临过期的香烟在很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这种种迹象说明清军正在酝酿一场军事行动
清军如果发起军事行动的话,目标是谁?目前的情况来看不是宁远就是辽南,考虑到宁远已经完全对清军造不成威胁,那么清兵的用兵方向大概率就是辽南。
想到这些,李子明在脑中捋了一下当前辽南的军事情况:
&n
第50章 准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