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归庄和顾炎武几人相约在南京见面之后,李子明便和苏媚带着陈圆圆和董小宛还有梅娘,晓梅母女来到了南京。
这个时代南京的繁华比苏州还要更胜一筹,穿着这个时代的书生道袍,打扮得如同读书人的苏媚一到南京城就兴致勃勃地要前往秦淮河,再加上陈圆圆和董小宛在南京也有不少好姐妹,于是她们也跟着苏媚,额,应该说是带着苏媚去了秦淮河。
与她们不同,李子明此行来到南京后没有去秦淮河搞风花雪月,而是先去见一个糟老头子
一个在这个时代名声很好但在后世名声很不好的人,钱谦益。
钱谦益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可以用拧巴来形容,他既没有舍生取义的勇气,但也不愿彻底抛弃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一方面剃头降清,另一方面又一直支持反清势力的两面人做派,最终把自己弄得两面不是人:
明朝遗民文人写书讽刺他,编造了一系列段子;清廷也对他很不满意,到了乾隆时,乾隆帝干脆把他列入《贰臣传》,封杀其作品,称其“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当然,此时的钱谦益还是东林刘秀,一代文人宗室,要是平常李子明要花重金才可能见其一面,不过好在张国维给了李子明一张类似介绍信的帖子,这才让李子明在递上张国维开的这种类似介绍信一类的帖子之后便见到了这个后世因“水太凉”和柳如是而闻名的文学家。
钱谦益的穿着很简朴,他和这个时代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穿着一身道袍,戴着逍遥巾,满脸慈祥笑容的样子让人很容易生出好感。
“这家伙至少外表确实不错,难怪能让柳如是看上。”李子明心里吐槽了一句,但还是一脸恭敬地对钱谦益说道,“学生辽东李子明,早在北地就仰慕牧斋先生,今得以聆听先生教诲,实乃一大幸事。”
钱谦益点点头,示意李子明坐下之后说道,“子明热心国事,老夫已从张巡抚那有所了解,若是天下读书人都如子明一般,国事何至于此。”
钱谦益一上来及给了李子明一个高帽子,李子明只得说道,“牧斋先生过誉了,东林先贤顾宪成顾先生曾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我等辽人而言,家事国事天下事皆与辽东紧密相关,学生不过是尽人事罢了。”
两人又商业互吹了一波之后,钱谦益才笑道,“子明一到南京,不先去秦淮河风花雪月反而来老夫这里,应该不只是为了和老夫闲聊吧?”
李子明赶紧说道,“牧斋先生说笑了,风月女子哪有资格与牧斋先生相提并论?”
钱谦益笑了笑,说道,“子明,你这话可不像是你这个年纪能说出来的,都说北人直爽,子明直说吧,有什么事老夫可以相助一二的话老夫会尽力相助的。”
李子明拱拱手,说道,“牧斋先生果然慧眼如炬,那学生就开门见山了,说实话学生确实是有不情之请。”
顿了顿,李
第19章 筹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