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1章 天有二日[1/2页]

人在封神,一切全靠捡 长青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殷郊听了赵公明之言,也是一喜:“说得好,国师,你来得正好,如今大运河已经开凿一半,黄河以北,直达崇城的这一半,还未能开通,此事,便由国师来负责,不知国师可否答应。”
      赵公明一愣。
      谁不知道,大运河乃是功德之事?
      若是由他来负责,那功德之力,定会被他给吸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这分明是殷郊对他的赏赐。
      但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躬身道:“多谢陛下,但臣已经是万劫不灭之身,功德的多寡,并无多大用处,陛下可以将此功德送给更需要的人。”
      殷郊听罢,倒也点了点头。
      重返王座,端坐下来,扫视群臣:“诸位爱卿,这北半部分运河,谁愿意来负责开凿?”
      比干稍作犹豫,躬身道:“陛下,臣愿主持运河的开凿。”
      “好,此事,便交由亚相负责。”
      比干也确实很适合这件事情。
      只要功德加身,成仙也将不是太大问题。
      随后,殷郊又颁布了多项改革计划。
      特别是对于朝歌太学的成立,最为用心。
      期间,也有人提议,将百川城所建立的太学,整体搬迁到朝歌。
      但却被殷郊给拒绝了。
      百川太学要一直开办下去。
      因为很多百姓已经在那边扎了根。
      而大行山水渠,也能让学子们适当参与,更方便他们了解民生之疾苦。
      他甚至打算效仿前世,让各地官员前往百川城的太学去学习深造,提升个人素养。
      接下来的几天,又有多项政策出台。
      大商已经一改之前的颓废,大有百业待兴、欣欣向荣之景象。
      大多数官员,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满朝文武,也都无话可说。
      那前往西岐的纣王,似乎已经被大家遗忘。
      文书房。
      殷郊看了看手中已经被写好的小学语文和数学教科书。
      向贴身太监杨容道:“杨容,你将这两本书,让人交给胶鬲吧,太学的事情,可要抓紧点。”
      “是!”
      杨容双手接过,躬身退了出去。
      他刚离开,敖凤就急匆匆走了进来。
      见其神色凝重,殷郊先开口道:“怎么?有事?”
      敖凤点了点头,将一份文书递给了殷郊。
      殷郊打开一看,轻笑一声:“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吗?”
      敖凤所禀报之事,自然是关于纣王的。
      纣王在消失了几天之后,果真在西岐城露面了。
      西伯侯姬昌,将侯府腾了出来,充当了纣王的王宫。
      纣王在西岐城,以人皇的身份,向天下诸侯,下达了诏书。
      宣告废除禅位诏书,并且将殷郊列为朝廷叛逆。
      号召天下诸侯,一起讨伐叛逆殷郊。
      诏书中,还不忘劝告在朝歌为官的众臣,让他们尽快前往西岐面圣。
      并且将西岐城定为大商的新都城,重新册封了一大批官员。
      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册封为文王,西伯侯的爵位,被次子姬发继承。
      至于伯邑考,则是小王爷,以后可世袭文王爵位。
      姜子牙被册封为丞相,为百官之首。
      跟随着纣王离开的晁田、晁雷,也都被封为镇国大将军。
      费仲、尤浑,也成为了上大夫。
      纣王也在广发招贤榜,招纳天下能人异士。第171章 天有二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