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乎每个儿媳妇儿,背地里都忍不住抱怨她抠门儿。
      这些事,她心里都知道。
      但也从来不肯轻易放松哪怕一毫一厘。
      老李家主要的来钱道儿,就是种地。
      所以,哪怕她手上有些家底儿,她也不敢轻易撒手。
      毕竟这居家过日子,需要用银钱的地方,实在是多了去了。谁知道前头有多少窟窿等着呢!
      她这里松一松,那里松一松,这银钱,恐怕就该像手指缝里的沙土一般,一眨眼就抖落得差不多了。
      但现在却不同了。
      有了这豆腐坊,就有了源源不断地来钱的渠道。
      以后在吃食方面,可以稍稍放松一些,起码可以放心让家里人三餐都吃饱。
      这衣裳么,该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做几件了。
      村里的裁缝周娘子很快就被请过来,给老李家的孩子们量体裁衣。
      周娘子是近几年搬到靠山屯来的。
      她原本住在镇上,开着一家小小的裁缝铺子。
      其实但凡家里有个女人,这裁剪、缝制衣裳的活计,就不愁没人做。
      周娘子的手艺又不是多么出众,也拿不出太新鲜的花样,所以她只是收购些残破的旧衣,慢慢仔细缝补,拼布做出成衣,挂在自己的铺子里卖。
      很多人家开春儿当了棉衣棉被,到了秋冬若是没钱赎当,就只好来成衣铺子买一些浆洗缝补干净了的旧衣,将就对付着穿穿。
      除去成衣这一块儿,周娘子的主要业务,就是接一些单身汉的浆洗缝补活计。
      镇上人口多,最关键的是,镇南还有个码头和货栈。
      在码头和货栈讨生活的汉子很多。舍得花些铜钱买件成衣来穿,或者缝补一下旧衣的光棍汉子,自然也有不少。
      至于给大户人家的下人仆役做衣裳这类的活计,自然有那些大的绣坊、布庄、绸缎庄之类的承接,轮不到她这样的小人物。
      周娘子老两口儿只得一个女儿,也跟着周娘子,学了一手好针黹。
      后来老两口儿不舍得独女出嫁,就招了个老实本分的女婿回来,帮衬着女儿看店。
      老两口儿则搬到了乡下来住。
      村里人家,做新衣裳,都是个新鲜事,自然不大用得上周娘子的手艺。
      周娘子只偶尔回去镇上,帮衬一下自家闺女。
      比方说遇到个急活儿之类的,闺女忙起来,周娘子也跟着日夜赶工。
      唯恐女儿做不过来,或者夜里就着油灯做活儿再伤了眼。
      这回乔细妹去找了她来给家里的孩子们做夏衫,可把个周娘子,喜得眉花眼笑,脸上的褶子都深了几分,奉承的话也滚滚而来。
      “乔姐姐,你家的这些孩子,可真是个顶个的水灵,个顶个的招人稀罕!”
      “哎呦,乔姐姐,你家这房子,盖得可真是气派!这院子,真真好齐整模样!”
      “乔姐姐,你家这豆腐坊,十里八村都打出了名声儿了,大家伙儿可都羡慕得紧。
      咱们这些泥腿子,哪家有乔姐姐这般好的福气哟!”
      ……
      乔细妹笑呵呵地岔过话头:
      “周妹子,要说这做衣裳,俺们自家也能做。
      找你来,一来是看咱们乡里乡亲的情分;二来,也是稀罕你的手艺。
      我听说周妹子你最擅长拼布,一丁点儿都不带浪费的。
      咱家这块儿布,若是我们自己裁,大概最多只能出来六套夏衫。
      若是请你来裁,能出几套?”

142 裁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