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三十章,三大计划(求订阅)[1/2页]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海螺的曹阿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怕!」
      周秉良和周晓白俩孩子,摇摇头,信心十足地说道。
      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且他们哥哥姐姐都已经是大学生,没道理他们两个小的,就在高考这里折戟沉沙了。
      「有信心是好事,加油,好好复习!」
      看到孩子们那么有信心,周济民也很高兴。
      眼下已经是七七年了,距离八十年代,也没有多少年了。
      经济发展,将会迎来快车道的时代。
      所以,港岛那边的公司,应该要行动起来了。
      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就可以大跨步前进了。
      港岛,长城大厦,会议室内。
      「今天召开会议,主要是针对各分公司..........」
      会议刚开始,周济民就已经点明了主题,说清楚了要分批次进入内地的事儿。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季正雄他们这些搞经济的人,肯定会很清楚这些情况。
      旗下公司众多,周济民需要让他们优先整理好自己的资金、技术工人等等。
      进入内地之后,分批次进行项目投资是没错的,但技术工人这些,也是需要优先进入的。
      而且还必须做好这些工人的思想工作,否则的话,到时候又是一个***烦。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周济民就先回京城了。
      港岛这边事务繁忙,但京城这边,需要他的地方,更多。
      文津街,周济民跟领导提交了三个方向的计划书,跟领导逐一进行说明。
      「领导,这第一个计划是研究所项目........」
      京城作为首都,这里的人才是非常多的。
      现如今,大量的下乡青年返回城里,除了一些地方需要招人,周济民觉得,科研院所也需要招人。
      绿洲新城那边可是有不少研究所,继续人才呢。
      今年高考迫在眉睫,除了参加高考的这几百万人,也还有很多人并没有参加高考。
      「你小子还真是给我们送枕头来了呢,说罢,你这个项目需要多少人?打算怎么做?」
      领导听罢第一个项目,便大笑着说道。
      眼下事情很多,大家都在头疼那边返乡的青年呢,没想到周济民直接提交项目计划,这下子,应该可以缓解一些。
      「领导,除了地震研究所之外,还有很多看似冷门的科研项目,现在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比如考古项目......」
      周济民自信一笑,接着说道:
      「我预计绿洲新城这边大概会成立五十个项目左右,到时候有多的话,我再裁掉部分项目就是了.....」
      「这些项目需要的是专业人才,所以一般人,我们是不需要的.....」
      「因此,考核标准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但不可能放松太多.....」
      「按照预计,大概可以招一万五到两万人左右........」
      领导们闻言,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你不会是把标准降低到只有小学生的程度吧?」
      「那不可能!」周济民摇摇头,「我们有针对性地调查过相关的资料,通过计算可以大概估算出来数值的.......」
      当初很多下乡的青年,有不少都是非常厉害的知识分子。
      而且这些青年到了下乡之后,都没有放弃学习,从绿洲新城售出去的专业书籍,以及提交上来的论文,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尽管之前,绿洲新城每年都会从那些初中毕业生招生,但这部分人很少。
      要知道,
      每年初中毕业生,大概是四百到六百万人左右。
      即便绿洲新城每年从中招生的优秀毕业生达到三万,那也还剩下很多人呢。
      所以,有不少漏网之鱼,属实正常。
      领导闻言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周济民的话。
      绿洲新城的科技实力有多强,领导们是非常清楚的。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去年的龙陵和唐山这两个地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都能够预防,还有什么事情,是绿洲新城干不了的呢?
      只是统计目前下乡的知识青年罢了,有多难?
      「第一个计划我们说完了,领导,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计划......」
      周济民说的第二个计划,其实就是教育方面的,准确来说,是希望学校。
      不止是小学,还有初中。
      这一波,周济民预计会拿出二十亿美金,也就是三十四点六亿人民币,用于这些学校的建设,还有道路、图书馆、教科书等方面的建设。
      百年教育大计,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建国那会儿只是扫盲,但现在开始,却是需要提升全民素质。
      换句话说,到了千禧年之后,年轻人必须没有文盲了。
      「嘶,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领导们闻言,再次震惊到了。
      大家都感觉周济民的魄力和自信心,比他们还要强。
      三十四点六亿人民币,绝对是一笔巨款,一笔超级巨款。
      可这样的一笔钱,却是被周济民拿来砸到教育方面。
      现如今是七七年,一斤猪肉的价格是五毛钱,一块钱美金等同于一块七毛三人民币。
      物质方面是相对充裕的,但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相对落后。
      所以,这样一笔钱砸到教育上面,是一个好消息,但对经济和当地来说,就未必了。
      稳定,比一切都重要。
      「领导,你们也知道,绿洲新城在港岛这边有几家公司.....」
      周济民笑着说道,然后提起了好几家投资公司的事儿,这些都是他自己私人成立的公司。
      领导们当然知道了,毕竟绿洲新城项目,至今还是周济民一人掌控着的。
      每年都会有相关财报提交给到文津街,但实际的权限,还是周济民这边拿着。
      听到周济民说起私人投资公司的事儿,领导们并不觉得奇怪。
      以周济民的赚钱能力,几家私人公司也那么赚钱,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你就没有什么要求么?」
      大公无私的人,领导们见过了,那便是眼前的周济民。
      但三十四亿人民币,说拿出来就拿出来,领导们都有些不淡定。
      「有!」
      领导们闻言,不是皱眉,而是松了一口气:
      「好,你说,如果不是太为难的要求,我们替你申报。」
      「那就是

第四百三十章,三大计划(求订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