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4、我的生财之道[2/2页]

拆迁风云 寒蝉秋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鳊鱼品种齐全,尤其是鳜鱼,在我们周边的内河中不多见,然而沙河里却十分常见。
      事情源于我和发小韩东亭捕鸟,那时我们一有空闲就去前后三村捕鸟,彼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捕鸟是民间司空见惯的行为,鸟的鲜美是鸡鸭鱼肉难以比拟的。那时候,我们这儿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竹园地,所以那时候用鸟语花香来形容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恰如其分的。我们捕鸟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晚上带着手电筒,寻觅栖息在竹林上的鸟类,当手电筒照在鸟身上时,鸟是完全不会动的,然后拿起弹弓包起弹丸、瞄准射击,枪法准的人几乎百发百中,所以捕鸟成了我们当时的一大乐趣。
      我上初二那年,也就是1984年的春天,清明过后,我和韩东亭去前面的庄子姚家庄去捕鸟,沿着沙河我们一路漫步,彼时正是鱼类熬(下)子的季节,而熬子一般在晚间,我们沿路不断听到通道水面扑通、扑通的鱼跃声,出于好奇,韩东亭不停地用电筒照射河面,经过一段河面较窄、水草丛生的河段,突然韩东亭惊呼:“南风,你看,南风,你看”我顺着东亭指的方向,只见水面一条长线不停地抖动,并且水面还在不断冒泡,我说:“东亭,一定是扣网,我们下水去看看”,沙河很浅,河中央也就一米七、八,韩东亭拖了衣服赤身裸体朝着河中淌去,哪知水刚没至大腿处一米不到,就触及扣网了,韩东亭迅速将网捞了上来,悻悻地说:“他妈的早知道这么浅,只脱一条长裤就够了,害得老子赤膊上阵。”
      网捞上一看,还有点惊喜,这是一条断网,一般扣网长度在二十米左右,这条断网也就五、六米,我们估摸着一定是网扯断了没人要的,但网上已经扣了三条约摸半斤左右一条的鲫鱼,我和韩东亭合计了一下,将鱼取下,把网整理了一下,换了个地方又将网放进河里,相约明早再来收网。
      一夜好觉,凌晨五点,天麻麻亮,我们来到河边收网,收获还不小,扣上来两条鲫鱼两条鳜鱼,那时鲫鱼两元五毛左右一斤,而鳜鱼得五元一斤。我们将鱼取下把网整理好回家,找了一杆秤直奔菜场,因为野生鱼卖相好,仅仅一刻钟鱼就被人买走,算一算竟然卖了十三块钱,要知道当时的一张扣网也就十二块钱左右,我和韩东亭十分兴奋,当下决定扩大再生产,去渔网商店买了一张全新的扣网。
      当天晚上,我和韩东亭将新网和断网一起放入河中,第二天凌晨起网时,居然鳜鱼、鲫鱼、鳊鱼、鲢鱼都在网,品种齐全,其中鲫鱼最多,8条;鳜鱼3条,鳊鱼、鲢鱼各2条。跑到菜市场,一共卖了35元。一个星期后,我们用捕鱼挣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张网,总规模达到了9张网。由于下网时要相隔一定的距离,战线不易拉的过长,9张网已经足够我们跑2公里了,所以今后就不打算再添置新网了。而我们发家的功臣那张断网,第三天就光荣下岗、弃之不用了。
      捕鱼在春季熬子时最好捕,夏、秋两季捕到的鱼只有春季的一半,一旦到了深秋和冬季,鱼沉入水底、活动少,加之水温低,不宜下水,于是捕鱼活动全面停止。这一年算下来除去购网的钱,我和韩东亭挣了2000多。平均每人分了1000多,1000多相当于当时一个工厂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那时韩东亭由于上学不灵光,已经在刚上初中时就早早辍学,跟随父母在自家的小饭店帮忙,所以平时开销不大,虽然那时已经开始流行收录机,但韩东亭钟情于电唱机,不惜代价花300多元卖了一台电唱机还有几十张当时最流行的唱片,其中还有几张价值不菲的木质唱片。而我平时上学开销大,也不知道攒钱,花钱潇洒,到年终时兜里竟然只剩下100元都不到,本来准备买辆凤凰自行车代步的,到百货商店一望,需要180元,只好望车兴叹、徐徐图之。
      到了第二年,1985年,我上初三,捕鱼活动继续,加上在暑期打工挣的钱,我买了辆自行车,还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皮鞋,而且买的是当时最紧俏的沪(上海)产货。

4、我的生财之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