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何弱势,甚至兵力上还占据着优势,为何就总是被击败呢?
      当英国政府为了弥补训练不足,不断加强督战队的规模,和督战的惩戒力度防止新兵溃退,仍然不可避免的被打败后,英国政府终于开始从其他方面找原因了。
      于是,英国政府发现了段祺瑞的北洋军打仗时和己方完全不同的战术运用。
      北洋军从未使用过密集的排队枪毙战术!
      每一次冲锋都是如同轻步兵一般散乱无章。
      这一点英军其实早就发现了,甚至还有脑子灵活的英国将领尝试过。
      只可惜,排队枪毙时代的密集方阵和散兵战术在军队建制方面完全不同。
      排队枪毙的密集方阵基本作战单位是连队一级,一个连队一百多人组成一个方阵,只需要一个主官和几个副官就可以指挥。
      但如果把一百多人的连队变成散兵线,战线拉得可就长了。
      没交火的时候,连队主官下达的命令还可以通过传令兵和副官传达,一旦交火,漫长的散兵线会瞬间让连队主官的指挥体系崩溃!
      连队主官下面的几个副官也很难将分散的一百多人切实的进行指挥作战,结果一个连队交火后,很容易就陷入到各自为战的地步,不被北洋军殴打才怪……
      反观北洋军,此时已经完善了连排班的军官建制。
      一个连队一百多号人成散兵线进攻的时候,连长根本不需要挨个排去指挥,排长也不需要挨个班去指挥,只要下达作战任务即可。
      十几个人的班则成为基本作战单位。
      十几人哪怕分的比较散,班长也是可以指挥过来的,至少在战场上喊一嗓子麾下士兵能听得见!
      换做连长,喊破喉咙麾下的一百多号人也不可能全都听得见……
      这个时代是没有无线电通讯的,所以散兵线战术对没有建立完善班排练指挥体系的英军而言,根本用不了。
      只可惜,这种尝试只是单独英军将领的决策,在这个英军将领犯下错误被击败后,就因为‘胡乱指挥被撤职了。
      因为散开的英军战斗力还不如组成密集队形的方阵英军!
      排队枪毙战术方阵下,好歹英军上下能做到统一指挥,散兵战术下,连指挥都乱套了。
      这使得英国政府没有第一时间重视到战术改革方面,直到段祺瑞兵临城下,英国政府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无一例外变得失败,所以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全员效仿北洋军阀的方式,将整个英军体系改一遍!
      建立班排连指挥体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半会也完成不了。
      好在英军有足够多的炮灰,在段祺瑞进攻的道路上节节抵抗,让英国政府率先对女王近卫军完成了班排练的指挥体系建立。
      与此同时,短期如坑杀大批英军战俘的行为,也让英国士兵兔死狐悲,守卫在伦敦市区的英军士兵已经对投降这条路变得绝望。
      写书不易,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来起点支持正版阅读,谢谢。

279 战术改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