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选址[1/2页]

日月山河无恙 阴森人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天就算了,明早八点召集所有卫所兵在校场集合,我要检阅。
      张梵想骂人,但是想到这个时代的朝廷腐朽得都快散架了,也就忍了,只好对杜副千户吩咐道。
      ‘‘八点,大人,这个八点是什么时辰,下官不明。
      杜副千户不知道张梵口里说的八点是什么意思,但是想了想,应该说的是时辰。
      张梵掐着指头算了起来。
      ‘‘子时是半夜11点到凌晨一点,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寅时是······明早辰时过一半就是八点。
      算了好半天,张梵无奈的说道。
      杜副千户点点头,对身边的一个总旗小声的吩咐着。
      张梵则四处看着这破败的衙门。
      就一个两进的院子,大门口的招牌都快掉了,衙门里也破破烂烂的,哪里有点办公大楼的样子,看看后世的公务大楼,一个个修的多漂亮。
      ‘‘算了,马上选址建立新城,现在是崇祯五年底了,离建奴第二次入关劫掠还有不到两年时间,不赶快做好准备,到时还怎么抵御建奴铁骑。
      张梵虽然不太清楚明末后金五次入关的具体月份,但是年份还是很清楚的,除了第一次是在崇祯二年外,第二次在崇祯七年,然后每两年入关劫掠一次,还是很好记的。
      虽然第二次只在山西和河北境内劫掠,但是自己都穿越来了明朝,谁敢保证建奴会绝对按照原本历史剧本来演呢。
      孔有德和耿仲明在原来那个历史逃往后金是在崇祯五年的八月份,整个登莱之乱历时差不多一年。
      而现在这个历史因为自己的介入,三顺王死了两个,登莱之乱提前五个月结束,谁知道建奴二次入关会怎么嚯嚯老百姓。
      你如果嚯嚯的是朝廷官员,老子不管,这些酒囊饭袋除了贪污受贿,欺压老百姓,别的什么都不干,死光都活该。
      但是这些建奴把汉人老百姓,老弱病残的都杀了,年轻力壮的抓到关外做奴隶,这特纳就不忍了。
      要和建奴铁骑冈,就要有自己的势力。
      大明的武将从土木堡之变后,勋臣武将几乎死光了,然后文官趁机将武将的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开始各种打压武人的地位。
      你们武人不听话是吧,行,老子不给你拨粮饷,饿死你们,谁让调拨粮饷的权利和职务都掌握在文官集团的手里呢。
      为了肚子和银子,武人集团不得不低头,再加上后来的勋贵集团的无能,搞得武人的地位最后连狗都不如。
      想要摆脱文官集团的的控制,就要有自己的粮饷来源。
      看看福建的郑芝龙集团,从来不买朝廷的账,郑芝龙还敢当着宣旨太监的面直接撕了圣旨,宣旨太监连屁都不敢放一个,没办法,人家粮饷兵器等都是人家自己挣的,没用你朝廷一分钱,你拿人家没办法。
      张梵招呼杜副千户。
      ‘‘老杜,带我出城逛逛了,这附近有没有适合建新城的地址。
      ‘‘啊,大人,你要建新城,那这个城怎么办,而且建新城花费十分巨大,光是修城墙用的砖就要烧制好久。
      杜副千户吃了一惊,这建新城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长则七八年,短也要三四年时间,而且花费巨大。
      ‘‘放心,我有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建好新城的,我们现在先去选址。
      张梵拉着杜副千户就往城外走。
      杜副千户不愧是老油条,对这宁海卫城附近那是熟悉的不得了,方圆二十里的山山水水就跟印在他脑子里一样。
      按照张梵的意思,新城要建在有河流的地方,最好是大河那种,河水要深要急,以后的制造局就依河而建,利用水利来锻造武器。
      地势要平坦,不需要什么险地,自己要建的是类似菱堡一样的城墙,外面挖好壕沟,架好铁丝网,再加上火器,一万人守城,十万人都不一定打的下来。
      很快的,在离旧城十里处有条叫沁水河的地方,这是一条大河,水流也很急,关键是河面够宽,把城建在这里,整条河贴着城边穿城而过,城边建上河运码头,以后的商品交易就可以顺河出入,比陆路安全还快捷。
      制造局也依河而建,再挖条人工河入城中心,城中心修个大广场,周边改造成商业区,张梵要把新城建成整个大明除南北两京外,最繁华的城市。
      在沁水河看了半天,张梵非常满意,决定就把新城建在这里,至于要快速建城,就需要用到水泥。
      烧制水泥不麻烦,石灰石,粘土磨成粉,再煅烧成熟料,把熟料和铁矿石的矿渣一起磨成粉末,这就是最原始的土水泥,虽然不敢和后世的特种水泥比,但是在这个年代已经是跨世纪的东西了。
      确定了城址后,张梵就开始安排后续工作了,先要找到烧制水泥用的石灰石和粘土,这些玩意儿好找,稍微打听下就能找到。
      甚至附近几个大型州城的炼铁局炼完铁矿,正愁没地方扔这些东西呢,张梵让杜副千户派人去联系这些炼铁局,说可以帮他们处理这些矿渣。
      各大炼铁局的主事可乐开花了,以前还要自己花钱去请人来处理,现在居然有人求着帮自己,一高兴,满口答应了,甚至还请来人喝酒吃饭。
      这样一来,以前请人的钱可就省下来,都进自己口袋里了。
      矿渣的事算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石灰石和粘土。
      张梵不准备派专门的人去干,因为量大,需要的人也非常多,自己手下就几万战俘和难民,根本不够。
      所以他决定出告示,召集附近的百姓,让他们去挖石灰石和黏土来新城,一石石灰石一百文钱,一石粘土五十文钱,来多少收多少。
      然后张梵就让手下那六万战俘和难民都转移到沁水河边的新城哪里,等着建立新城。
      难民们如果参与建城,除了每天管三顿饭,每月每人还能拿到三钱银子的工钱以及一斗粗粮,不管男女老幼,要是建设进度满意,还有额外奖励。
      至于战俘,工钱就别想了,但是一天三顿饭管饱,如果认真工作,新城建设完成后,表现积极的就能废除俘虏身份,重新成为良民,是走是留都可以。
      收购石灰石和粘土的告示一出,整个宁海卫附近的老百姓都要疯了。
      石灰石和粘土到处都是,随便弄上几石去新城那边,一天就有几百文收入,这不跟白捡一样吗,于是老百姓都全家出动去挖石灰石和粘土,然后挑的挑担的担,往新城的走去。
      刚开始这些百姓还心里打鼓,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骗人的,但当他们拿到应得的铜钱后,这才相信都是真的。
      于是这些附近的百姓都奔走相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捡钱。
      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挖石灰石和粘土的队伍。
      原料有了,但是谁来烧这些东西啊,烧制你要有窑对不对。
      张梵又让杜副千户找找有没会烧窑的人。
      杜副千户的用处又体现出来了,活了大半辈子,那真是熟人满天下。
     &nb

第16章 选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