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苏烟,让苏烟甘于冒险潜入秦穆府邸,一时也有些好笑。
不管怎么样,京中李贵妃筹措的银两和物资总算解了受灾地区的燃眉之急,其余的等江南各地去年的赋税收上后再行处置也不迟。
赈灾之事暂时解决了,但北地的战事却是迫在眉睫,严寒不仅侵袭了大周朝各地,对北狄也是灭顶之灾。
在两军对峙两个多月后,北狄试探的频次逐渐增加,终于在二月的一个深夜里,派了两万兵马突然攻城,对北地发起了进攻。
对此镇北大都督李庆早有预料,提前布防布控,双方激战了一整夜,最终北狄死伤数千人,狼狈退回了营地。
这算是两军对峙以来第一次大胜,全军上下欢呼雀跃,有副将便劝李庆出兵乘胜追击。
李庆却道穷寇莫追,北狄地形复杂,深入作战于大周朝形势不利,便拒绝了将士们的提议,只吩咐众军原地待命,没有命令不得出城。
此令引发许多将士不满,尤其是几位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副将,本就是千里支援,如今已在北地盘桓了几个月,未有功劳不说,还得忍受严寒,因此便有副将偷偷送信到京中,将此间情形添油加醋,道是李庆纵虎归山,养虎为功。
消息送到京中,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弹劾李庆的奏折雪花似的送到了圣上案前,五皇子本就焦头烂额,如今一边在心底埋怨李庆不知轻重,一边又不得不为其在皇帝面前说好话。
而皇帝在休息了两个多月后,也终于痊愈临朝了。
朝堂上众位大臣纷纷上奏,要求皇帝另派可靠将领前往北地指挥作战,同时召回李庆,问清事由,只有五皇子一派的官员为李庆辩白,但很快便被千夫所指,反对之声便逐渐小了。
面对群情激昂的诸位大臣,天启帝沉默了两日,最终还是下旨让老将淮阴侯即刻启程前往北地,接管镇北大军,同时让镇北大都督李庆回京复命。
此言一出,众臣皆道圣上英明,只少数几个大臣暗暗摇头,却也知自身人微言轻,不敢多言。
朝中的风云变幻苏烟概不知晓,只忽然有一日沈翊回府时神色愤懑,面沉似水,苏烟便知情形不对,连忙让奶娘将安哥儿抱走,又让众丫鬟退下,才问沈翊缘由。
沈翊便将圣上召回李庆之事说了,苏烟也是瞠目结舌,就算自己未读过多少兵书,也知道战前易将,本就是军中大忌。
苏烟不禁想起了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冤死,却又觉皇帝虽然善于玩弄权术,但也不至于不分黑白,且李将军背后还有李贵妃和五皇子,想必不至于落得太惨的下场。
沈翊也知这个道理,但一来自己只是护卫,不参与朝政大事,二来朝中大多数官员纷纷上表召回李庆,沈翊自认就算有权上奏,自己也无法力排众议,最后只得深深叹息,希望不要正中北狄下怀。
不管诸位大臣如何猜想,沈翊如何担心,皇帝既已下旨,决定的事便无人敢置喙,淮阴侯王忠领了旨意,当天便带着户部好不容易筹措来的粮草棉衣等军资出发前往北地。
第137章 内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