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下水道有些地方还需要重新修缮通一遍。
      隋元帝时期扩展的新城是有下水道的,主街道的地下都有下水,连接着古城那边的护城河。
      水泥自然而然就是目前首选。
      但怎么修,从哪儿开始修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事情……老百姓不一定会支持,尤其是沿街的商贩怕是要反对的。
      以往的修路就是直接泥浆配青石砖,铺上去就不怎么管了,也不会耽误人家做生意。
      但水泥铺路毕竟需要时间来冷却干燥,起码也得两三天的功夫,这个期间肯定是不允许通行的。
      所以这事情得先知会老百姓一声,争取理解。
      青州衙门的官差这两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沿街去做商贩们的思想工作,做好修路准备。
      同时间,水泥作坊这边也开始铺路实验了。
      肯定不是直接往上糊水泥就完事了。
      地面需要夯实,水泥同样也需要凝实。
      只是这年头没有振动棒,所以只能用人工重复踩踏的方式让水泥更加凝实,这样水泥强度更高,也不容易塌陷。
      新路的高度需要统一的标准,保证平稳性,以及在道路两旁预留下水槽,加了下水槽之后还需要考虑角度,保证下水顺利不堵塞,还得新增下水主道等等。
      这个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了。
      大隋是有保路司这个单位的,只不过在大隋最后这一代王朝取消了这个单位,原因就是因为感觉浪费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大楚也没给加回去。
      陈泽几乎是找遍了青州才找到了六个以前在保路司当过差的,基本上都是六十起步的年纪。
      这六人之前就是负责维护青州下水道和路面,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就是年纪太大了,记性不太好,关于青州下水道的信息已经记不清了。
      而且这个年纪也已经下不了水了,本身身体也不太好,毕竟要修下水道只能从护城河里面趟着水游进去,长年累月身体早就有问题了。
      隋元帝当时的工匠也没想着下水道弄多大,再说修得太大还得担心里面藏人,这万一作战的时候被敌人全钻下水道搞偷袭不完犊子了。
      那下水道也就直径一米的半圆,小孩子钻进去都费劲,更别提是正常人了。
      而且下水道已经整整五十年没修过了,好几处已经是堵起来了,人钻进去里面风险更大。
      不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都不是大问题。
      水泥作坊这边已经实验性的铺起来了八条路。
      每条都不长,十到二十米不等。
      采用的材料都不同,铺路方式都不一样。
      其中一条是基础碎石铺底,夯实之后直接铺上水泥抹平,选择自然沉淀作为对比。
      等水泥凝固之后,拉马车直接过来跑,或是往上面倒水进行压力和渗水测试。
      麻烦归麻烦,但这是必经之路。
      一个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省去太多没必要的浪费和修缮,也可以为日后建造大坝打下基础。
      水泥作坊的师傅们已经开始充分发挥出来了主观能动性,结合成功运行起来的涡轮水车,已经弄出来了水力自动搅拌机,甚至还有精确的量桶配比和时间控制,让水泥搅拌后最为均匀,强度最高。
      就连水力大型碎石机都折腾出来了,除了差点把炼铁作坊的精铁库存干空了之外,基本上没什么缺点。
      付出总会有回报。
      庆幸的是,不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第153章 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