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这天,京都和羊城的店铺开始营业,家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去了店铺那边帮忙,留着几个老人在家里唠嗑闲聊。
“老王,你今年七十了,看起来咋比我还年轻了。”
蔡书航今天过来王家这边坐坐,他媳妇赵月云在家里帮着带孩子。
“我这好吃好喝好睡,哪像你日理万机。”
王爱军给厅里的几个好友倒了茶水:“尝尝这茶叶,是建斌在云市让人带回来的。”
“老王,你这孙女婿生意做得真大,是个能干的。”
陈伟中喝了茶,拿了桌上的一块花生糖来吃:“又是店铺,又是工厂的,外面还停了货车,可真了不得。”
李父从外面进来,坐在靠近火炉旁边:“年轻人,不奋斗一下,总不能在家里等吃。”
“由着他们去折腾,外面到处是机会,总能干出点什么来。”王爱军是从来不干涉家里人的规划的,用到他的时候,他肯定帮忙,“老石,你那儿子快毕业了吧?”
石勇:“没有,说是要继续读研读博。”
石勇的儿子石光亮在京都大学医学院读大三,刚好和李元丽一个学院,只是两人学的专业不一致。
“儿媳妇上次还说,要送元丽出国留学。”李父喝了一口茶,“咱们国家挺好的,跑这么远去做什么。”
“嗯,我儿子也说要去。”
石勇作为大学老师,不过对医学不了解,听李父这么说他儿媳妇要送女儿出国:“咱们国家什么都在起步阶段,技术还在改进。”
“去不去,无所谓,回来就行。”
蔡书航作为京都大学的校长,对出国留学持肯定态度的,这阶段,国家是需要高端人才,可是也要人才回流才行。
“老蔡,你都快七十的人了,还当啥子校长。”
王爱军不在家国大事上多做评判,转而调侃起蔡书航:“路都走不动,别耽误人家学生学习。”
“退休申请早打上去了,一直没见回复。”蔡书航对这事也很无奈,“我现在真正是老佛爷了,课不上,学生不带了,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唱曲。”
“整天拿我孙女当秘书使唤,你还真的占着茅坑不拉屎。”
“嘿,那都是早八百年的事了,你还拿来说。”蔡书航无语瞪向王爱军,“不过你孙女是个能干的,编得了教科书,还能翻译文学著作。”
石勇:“嗯,现在你孙女编写的英语教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了。”
“老蔡,你干脆申请当个名誉校长得了。”陈伟中说道,“这样子,上头肯定给你审批过了。”
石勇:“这想法不错,反正你现在也不工作了,跟退休差不多了,上头就是想留着你这尊大佛的。”
“行,我回去试试。”蔡书航点头应道。
三月中旬,等村里春耕完,李建斌开货车回了一趟村里,回到家是深夜,他把车停在门口,没过去老屋那边,在自己屋里睡。
六点多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外面拍门,他起身给开了门,是李二嫂。
“二嫂,早。”
李二嫂指着门口的大货车:“一早起来,听村里人说村里有人开了货车回来,我一瞧着不就是咱们家嘛。”
“你洗洗,过去我那边吃早餐。”
李二嫂知道小叔子肯定是通宵
第178章 工作落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