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打工的艰辛[2/2页]

俺的股市传奇 铁軍工作室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我的脑海里还记得在工地上发生的工伤事故。
      那天是周日,我们给大楼中央空调的冷冻管用石棉玻璃纤维做保温处理。来自安徽的小刘,钻进吊顶,用手提切割机,清除冷冻管周围的杂物。可能是吊顶里的光线太暗,空间比较窄,小刘的手腕不慎被高速旋转的切割砂片,割了一道血槽。不一会儿,鲜红的血水从吊顶缝间流淌下来。听到惨叫,工友们赶忙把小刘送到最近的红十字医院。
      我看着血迹斑斑的工作场地,叹道:挣钱很重要,但人生安全更重要!
      后来,经过医院及时的手术,小刘的手总算保住了。再后来,听别的工友说,回老家养伤去了。
      我在工地上算是幸运的,大伤没有,小伤小病倒是经常不断。有个头痛发烧的,弄几片止痛药解决。
      我来到工地,有一个多月了。可能是水土不服还是体质不够强,腰部不知何时长出三、五颗小水泡。开始,不以为意。哪晓得,过了几天,前胸后背竟然全是水泡,连睡觉都有点困难。熬不住,找小诊所开点消炎片,敷些药膏方才治愈。
      在这工地,做最后的活,给冷却塔刷防锈漆。九月份,骄阳似火。当你站在室外,只需要半小时,能把你的水分彻底榨干。冷却塔在楼顶,工友们抬上几桶防锈漆。先用铁刷子把塔身打磨干净,搅匀油漆,就开始刷起漆来。刺鼻的油漆味,在高温下,更是令人头昏,胃部阵阵抽动,我差一点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在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被浑身的肌肉酸痛惊醒,点燃一根烟,再喝上一口包谷酒,暂时麻痹一下疼痛的神经。
      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在磨具公司那清闲的日子;财院那宁静的校园生活……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趁着工头还没有联系到下一个工地的空闲。我和工友们坐上大巴就到市区逛街溜达。
      厦门市,经济特区之一。来自内陆的我们,看一切事物总是那么新鲜和好奇。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我们在终点站轮渡下了车,跟着旅行团的人们四处观看周围的风景。
      路过花生粥的店铺,每人先来上一碗,甜腻腻的。再咬一口当地的三鲜包子,味道好极了。
      吃饱喝足,我们向中山公园进发。
      特区的发展就是不同于内地。高楼林立,商铺云集,
      路上的行人,时不时出现老外的身影。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不远的地方响起。走近一看,是一家新开张的公司,正在做剪彩仪式。公司的员工,纷纷向围观的人群发放宣传资料。小四川拿到一张,大声地
      读着:欢迎大家去证券公司开户,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我们不约而同地说:“那就等着老板,结算工钱后,再考虑考虑吧!”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证券公司。
      以前在学校也听老师讲过,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介绍而已。
      大伙打闹着笑哈哈地继续逛街,欣赏道路两边繁华的都市风景。
      随着工头接到新工地的消息传来,我们立即打包出发。
      同安,电池厂厂房的线路安装及调试。
      这家电池厂是从厦门岛内搬迁过来的。我们主要负责厂房照明线路。
      空旷的厂房面积,如篮球场那么大。由于是高空作业,我们每人必须头戴安全帽,费力地推着高达几十米的脚手架,脚手架是用钢管现场搭建的。电工老师傅站在脚手架的平台,系好安全带,在上面按设计图纸安装电线。我们在下面拉电缆,随时准备向电工师傅递送需要的工具和配件。有恐高症的工友是不允许爬脚手架,否则,从上面落下来,绝对玩完。
      我也爬过几次,回到地面上,双脚如同筛糠一样,颤抖不止。在工地做事,就是这样的。我们仗着年轻,手脚灵活,经常爬上爬下,也就习惯了。
      同安工地,一干又是半年。
      休息1个月后,老板又在广东接到新的工程,我们随即马不停蹄地坐上长途大巴前往东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忙碌碌地奔波在不同省市的工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岁月。
      我的父亲,1995年退休后,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被恒通物业公司邀请,承担恒通大厦的管道维修。在他工作的第3年,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不幸发生。那天,父亲如往常一样,按时下班,骑着自行车回家。刚进入湖滨大道,就被从后面急驰而来的轿车撞倒。当中山医院打来电话时,母亲才知道。父亲正在医院抢救。
      父亲,从13岁开始,上山砍柴放牛,做农活。后来,与同村的伙伴步行到省城当工人。工作不久,又遭遇国家三年最困难时期,眼看要下放回农村。恰逢成都?区招兵,他毫不犹豫地参?。八年的?旅生涯,使父亲的身体更加壮实。退伍之后,回到原来的单位继续工作。父亲是一位很勤快的人,无论工作再忙,他总是要抽出时间,打理他的菜园子,锄草,施肥,还有那个小鱼塘…………
      大姐,二哥和我得知父亲的事情,立马从外地赶回省城。这时,父亲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也许是祖宗保佑,也许是父亲体质较强,一周之后,父亲慢慢的恢复意识!我们全家人喜极而泣。数个月后,我们接父亲出院,回家安静疗养。………………

第1章 打工的艰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