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0章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2页]

睁眼在六零,我和老公都重生了 五味子1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哈哈哈,我有千里眼顺风耳,你的一举一动我都会及时知晓。”杜书记开着玩笑道,声音里透着欢快和真诚。
      “谁是你的千里眼、顺风耳呀?”程吟雪问道。
      “是小万主动告诉我的,他说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可惜边南省这边不识货。”
      都是熟人,杜仲就没有绕圈子,直接说了,包括郭副省长也向杜仲介绍了这个项目。
      万志明要筹备手机生产基地,必然要选择厂址,可是他觉得手机生产厂要跟这个项目合在一起,只有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下才能迅速发展起来,这就需要对方是项目合作方。
      万志明这几年在程吟雪身边跟郭市长、杜顾问接触很多,也算是熟人了。
      那天被拒绝后程吟雪说过不行的话找杜书记,万志明觉得不如连手机生产基地也找杜书记.
      于是试着打了一个电话,把项目给杜书记介绍了一下,问江东省有没有兴趣,连同接收器手机的生产也一并要过去。
      杜仲一听当然愿意,把郭副省长找来问知不知道程吟雪手里那个通讯上的新项目是怎么回事。
      郭副省长听杜书记的描述后说知道呀,十年前研究所成立的时候里面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这个,当时是为了解决战场上架线通讯的弊端而研发的。
      那时程吟雪就说过以后这个用于民用将会促进通讯业质的飞跃,带来的将是整个通讯行业的一场大变革。
      杜书记问后面那东西研发出来了没有。
      郭副省长说当然研发出来了,现在程吟雪拿到的应该是民用部分的技术。
      还问杜仲现在建铁路、公路钻隧道用的盾构机知不知道。
      杜仲说当然知道,报纸、电视前几年报道过,那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钻隧道大神器。
      郭副省长说那就是研究所当年搞出来的,所以如果小程提出要做什么的时候,差不多是百分百的把握了,至少手里是有技术的。
      对于当年的那些军事研究成果没能亲眼看到,郭副省长深感遗憾,当时自己职务、级别不够,曾经身为军人的他好想亲眼看看那些超前尖端科研产品。
      杜仲听完两眼发光,赶紧给程吟雪打了电话。
      如今的江东省也是百废待兴,急需打造一个支柱产业带动整个江东省经济发展。
      江东省也就清江市靠着汽摩形成了气候,打造出了汽摩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养活了不少企业和工人。
      但辐射的也仅限于清江市及其周边城市,江东省有那么多的地级市没有产业链,许多企业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苟延残喘,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程吟雪的这项新技术简直来得太及时了!感谢边南省的有眼不识金镶玉给了江东省机会!
      电话里杜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劝说程吟雪到江东省投资这个项目,江东省将会全力以赴参与这次合作。
      程吟雪说自己刚参加完高考,丈夫孩子事业都在边南省,千里之外的江东省让她分身乏术,她需要再考虑考虑。
      杜仲一听急了,再考虑考虑不就是说边南省还是首选,等边南省一觉睡醒反应过来,哪还有江东省什么事儿啊?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杜仲怎么眼睁睁看着它从自己手里溜走?
      便诚恳邀请道:“你想读什么专业的大学,我江东省直接录取,我江东省没有的,我想办法找关系也要把你录取了,你的孩子们我们会安排在最好的学校读书。
      至于你丈夫,你在边南省省城不也一样跟他分居两地吗?既然是分居两地,几百里和千里之外都是一样的!
      你就过来吧,小程同志。”
      杜书记这么一说,倒把程吟雪堵得无法反驳了。

第270章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