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程玉锦开了口,苏宁便把她被动的处境告诉了程玉锦。
程玉锦听了之后,沉吟了片刻,才开口道,“你之前说,会雇佣县城高中毕业的一些个学生,这一条,有没有写进竞聘的优势里?”
“恩,在企划书里就写了。”
苏宁知道自己的优势,也懂得政商协作的规则。
政界的人要政绩,而他们商人求的是利益。
如果她作为本县商人,能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县城高中生毕业率,到时候,找些个电台和报社给典型做采访,写几片稿子,这就是一件很有意义,并且值得人去歌颂学习。
对于在职的政界人员来说,也是政绩的一种体现。
程玉锦对苏宁道,“这样,快到中午了,你和陆信在这吃午饭,下午你有空就当是溜溜食儿,给我送一份你的企划书。
不,两份,两份吧。”
苏宁心里便有了底,但还是问了一句,“师娘,那我会不会给您添麻烦啊?”
程玉锦笑了笑,“自家人,不说两家话,再说了,我只是看看你的企划书,又没说要帮你做什么,你把心放到肚子里。”
程玉锦纵横官场多年,什么样的人精都见过了,苏宁这样客气又收敛的,实在不多。
不论今儿苏宁是不是刻意过来找她办这件事,程玉锦都心甘情愿推苏宁这一把。
至于苏宁之后会有什么造化,主要还是看她自己了。
苏宁也真心地对程玉锦道了一句谢,“谢谢师娘。”
陪着程玉锦说了会儿话,午饭过后,苏宁回家取了两份企划书,给程玉锦送去之前,她拐去了印刷社,把企划书的封皮字体给改了。
苏宁站在门口,给程玉锦递了企划书,然后,她借口说是要陪着陆信回汽车厂家属院去看看老同事,程玉锦也没多留,苏宁便没进屋,直接离开了。
企划书已经递到了,她再说多了不合适,程玉锦也暗暗在心里称赞苏宁有分寸。
苏宁又和陆信回了一趟汽车厂家属院。
近来,天气冷了,外头冰天雪地,姜玉珍和张丽身子都重了,也不敢在雪天出来走动,生怕摔了一跤就动了胎气,来菜馆和面馆里吃饭的次数都少了。
苏宁就给她们换着样的包包子,包饺子,还有炖各种营养菜和汤,赵建军和郑开喜到了饭点,骑自行车给送饭回去。
苏宁要的价格还是和以前一样,一份一块钱,不过,赵建军和郑开喜知道,苏宁给她们做的营养餐花了心思,基本也没挣什么钱,就主动每个月多给十来块钱,反正现在大家的条件都好了,也不差钱。
给的钱不多,但是一点心意。
苏宁和陆信拉着比去机关大院还要多好几倍的各种吃的,进了汽车厂的家属院。
在汽车厂的效益差了之后,很多个技术人员和工人都选择了停薪留职,有些个去了南方闯荡,有些个找了门路,另谋高就。
八零末,九零初,是一个造就英雄和企业家的时代,日新月异。
而之前抢手的汽车厂家属院,已经空出了一大片来。
因此,厂办对停薪留职职工的分房待遇做了调整,改成了按月交租的租赁模
第296章 老邻居的亲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