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家里头就打上了他们的主意,要她们贴补家里。
要么是要出去打工,要么就是赶紧嫁人,农村的女孩再没有第三条出路。
程玉锦在一旁问道,“孟老师,这是还有几家要跑?”
孟老师叹了口气,“还有个五六家,都是这附近村里的女娃,有些个高中一年级都没念完,就被家里人给退学了。”
程玉锦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还是十分注重知识素养的,“这念过高中好好毕业的,和没念完的还是有差别的,就算是不考大学,在社会工作差别也是会有的。
不管男孩女孩都应该多读一些书才是。”
孟老师一摊手,“说的就是这事呢,要是都能像您这么知书达理,那就好了!”
眼见着着孟老师要走,苏宁问道,“孟老师,如果能给这些个上完高中的女同学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就在县城里,工资要比普通的工人要高,他们的家人会愿意吗?”
苏宁一直想要培养一批自己的人,而从社会上找回来的,大多是已经成家的,三四十岁的,拖家带口的居多。
倒不是说年纪大的就不好,只不过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发展空间就相对小些,当然,用这些个半大不小的学生,也是一种风险。
这些学生的年纪大概都是十八九岁,热血青春,却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但如果能从头培养起来几个得心应手的助手,那是最好不过了。
用人越多越有风险,每个人都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可干什么没有风险?
或许是因为有陆雪鹰赞助了她和陆信五万块钱这件事在先,又见识了赵一冉为国家舍生取义这件事在后。
苏宁也想要做一些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帮助一些人。
孟老师听到了她的话,双眼立刻放出了亮光,“这位小同志,你说的是真的吗?”
这些学生的家长之所以不愿意送闺女来上学,就是因为这些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不能考那种公费的大学。
他们又没有能力给孩子安排工作,就觉得这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也浪费了家里的钱。
如果能解决就业的问题,那自然而然,他们就有了说服这些个学生家长的资本。
程玉锦笑着对孟老师说,“苏宁虽然年轻,但是她自己就开了两家饭店呢!
年底的时候还有一家酒楼要开业,到时候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苏宁既然开口了,那她一定会尽心尽力的替大家打算。“
苏宁立刻点头道,“孟老师,尽管放心,目前我的店铺经营的还算不错,解决几个就业困难的女孩不成问题。
而且我觉得女孩对我们这个餐饮行业来说,反倒是更有优势。”
孟老师激动的双手合十,一个跨步迈上了自行车,“太好了,谢谢苏老板,我这就挨家挨户去通知!
我这次可是请了财神爷的,我看谁还敢不给我开门!”
十月下旬,已是深秋,看着孟老师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因为走了太多路,板鞋的边角也被磨坏了,苏宁心里一阵心酸又感动。
第266章 劝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