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伟第二天一早跟汽车厂食堂递交了各种材料之后,直接就去食全食美菜馆报道去了。
因为有之前两次做席的磨合,这会儿大家在一起工作,气氛自然是十分融洽。
杜大伟简单地做了个自我介绍,大家表示了欢迎。
人都散了之后,苏宁给杜大伟详细地说了一下菜馆的要求和他的薪资待遇。
周正之前已经谈好了,是只拿提成的,分二成利润,和她共担风险。
所以,周正是股东,不光只是员工。
杜大伟的薪资是苏宁深思熟虑之后,定下来的一个标准。
这也是以后她再招聘员工,福利待遇的一个重要参考。
杜大伟的基本工资是一个月八十块钱,每月根据店里的业绩,有不同比例的提成。
店内当月的营业额每突破一千,每个厨师都有二十元的奖金,每个服务员都有十元的奖金。
要是有做席的活儿,还是按照一次五十的标准,按次结账,是在工资之外的收入。
第一个月是试用期,是按照当月薪水的百分之八十付到他的手中。
对此,杜大伟没有任何异议。
他在汽车厂食堂后厨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是七十块钱,逢年过节,有厂子统一发的福利,米面油,各种吃的用的都有。
相比之下,汽车厂有看得见的稳定福利待遇,但显然,杜大伟更喜欢在食全食美菜馆这边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未知。
谈完了这些之后,杜大伟便换上了食全食美菜馆的工装,投入到了后厨的工作中。
杜大伟一改之前在汽车厂食堂后厨工作时候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拿出了十万分地精神,认真地在后厨学习。
苏宁给饭店菜单上的每道菜的做法做了详细的笔录。
之前,做席的时候,她就拿出来跟周正和杜大伟分享过她自己整理的食谱。
就拿最简单的土豆丝来说,切多粗,放多少调味料,什么调味料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火候,苏宁都是有统一要求的。
周正一直都是按照苏宁的要求在做,开始的时候,还要时不时翻看几眼笔记,后来就熟能生巧,都记在了自己的心里了。
对于苏宁做笔记,并且愿意拿出来分享这件事,杜大伟和周正一直十分佩服苏宁,觉得苏宁讲义气,也特别信任他们。
用杜大伟的话来说,这份笔记就是苏宁的秘方。
杜大伟和周正都纷纷主动做了保证,不会把苏宁的笔记传抄给别人,一定会好好学,跟着她努力把买卖做大。
对此,苏宁十分欣慰,也证明她眼光还行,没看错人。
因为饭店目前的规格还不大,所以切菜这个活基本也是厨师自己来完成。
杜大伟和周正的刀工不相上下,有苏宁的笔记做配合,这菜做出来的口味没有太大的差别。
有了杜大伟的加入,苏宁一下子松了一口气。
最主要的就是,晚上她不用一直守在店里了,有周正和杜大伟两个男人坐镇,她也更放心一些。
杜大伟的到来也让苏宁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好好的完善一下员工手册。
社保在八零年代的私人企业还没有开始实施,但既然这些人愿意相信自己,苏宁也要让这份信任不被辜负才行。
&n
第169章 二哥特意回来宣誓主权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