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之前做的那几套衣服,程璐依着样子批量生产,赚了一大笔。
就算苏宁不来,她也想要好好感谢苏宁一番。
既然苏宁有需求,程璐在服装厂有门路,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程璐爽快地应了,答应尽快交给苏宁。
苏宁道谢之后,便递上了自己画的草图。
程璐看了苏宁的图纸,抽了抽嘴角,也难怪苏宁她不肯做服装买卖了。
这图,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呢……
苏宁订好了服装,又去了一趟出版社,定做了自己的名片。
她不擅长美工这方面,而现在出版社能设计的款式也不多,干脆就把“食全食美菜馆”这几个字和电话号码写的大一些,标清楚联系人是苏宁,言简意赅,就算可以了。
做好了这些之后,苏宁就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菜单。
给张家的菜单也是在两个星期以前就敲定了的,十道菜分别是红烧肘子,溜肉段,杀猪菜,鲤鱼跃龙门,四喜丸子,盐水大虾,地三鲜,拔丝三样,熏鸡,五彩大拉皮。
本来苏宁建议是荤素搭配,有一道清淡点的素菜备选,比如粉丝娃娃菜,还有蒜蓉油麦菜,烩碗汤,山药木耳之类的。
张文德和周桂芬商量了一下,都觉得素菜没有肉菜能上得了台面。
他们是工人家庭,也经历过饥荒年代,他们这一代讲究的就是一个大口吃肉,才是好日子。
既然价格都一样,肯定要选过油的肉菜才好。
苏宁自然是以顾客的喜好为准,定了菜单之后,便细心研究每道菜的口味和摆盘,还有上菜的顺序。
好在,她的“试验品”都有去处,能被消化掉,不至于浪费食物。
上次,张丽告诉姜玉珍,她在苏宁这吃上了小灶的消息,姜玉珍也就跟着张丽一起,中午和晚上都在苏宁摊子上吃饭了。
赵建军和郑开喜中午吃食堂,晚上一个人也懒得开火,干脆就都聚在苏宁这吃了。
一顿饭就一块钱,顿顿都有肉,还是荤素搭配,米饭管够,每天都不重样。
这么好的伙食,他们每次吃的时候,都是赞不绝口,乐得开心,吃过之后,还期待下一顿菜苏宁会准备什么。
苏宁也会卖个关子,都是先保密的。
他们几家闲来没事儿,就会在家属院、汽车厂的食堂,办公室说起苏宁的手艺,听得大家伙儿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一块钱一顿饭,又不是天天吃,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还是消费得起的。
于是,和她们结伴来吃饭的汽车厂职工和家属也比之前多了起来。
于她们来说,是得到了实惠。
于苏宁来说,也是得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和更多的利润。
来吃的人越多,她可以准备的样式就越丰富,之前每次除了炒饭和炒面之外,她只做一道菜,现在已经增至三到四道菜了。
于是,近期在汽车厂里,快到饭点的时候,相熟的一些个职工和家属都会说上那么几句。
“去苏宁那吃饭?改善改善伙食呀!”
“才一块钱,有菜有肉,那都是喜宴席面的标准,可不是普通的盒饭!”
“啥?你还不知道,就陆主任他媳妇苏宁,在市场摆摊卖的那个饭菜,可好吃了!我不跟你说了,去晚了,就卖没了!”
第135章 食全食美菜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