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二章 新的战斗[1/2页]

抗战之壮士出川 坚持一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兆藜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兴趣。
      从鬼子从杭洲湾登陆以来,就数今天他这个师打的这仗最漂亮。
      一次烧死鬼子一千多人,还有坦克、大炮和装甲车这些。
      确实是一场漂亮仗。
      这些川军将领们,都是跟游击战、运动战的祖宗交过手的。
      当然知道这种战法的优劣了。
      只是现在他们的任务是防守阵地,阻击鬼子向南京进攻,不是打击鬼子的有生力量。
      这个运动战、游击战怎么打?
      还有一个问题:川军如果运动了,游击了,常凯申还不会急得跳脚。
      因此潘文华只得说道:“在各自防区内,有条件的可以像刘师长这样学一学。
      无论有没有条件,死守阵地不退一步,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从这里到南京不到三百公里,沿着京杭铁路,鬼子一天就能够抵达。
      我们无法退步,只能够坚守,就算是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们也要打出川军的名气出来,打出我国军人的士气出来。
      现在重申一遍,各部严守防线,不得后退。”
      今天受到损伤最重的一四四师,原本想要兄弟队伍支援一些力量的。
      连提都没有机会提出来。
      柳川平助军团长对几个师团长下达了命令之后,并没有就此不管了。
      他催促着第二独立山炮团,马上进入长兴区域,为三个师团提供炮火帮助!
      既然自己这支队伍有火务优势,当然要把这个优势尽量做大做强。
      今天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今天整个华中区域,到处烽火阵阵,硝烟弥漫。
      即有四行仓库八十八师五四二团一个营在坚守,也有江阴要塞、无锡、整个锡澄线上的国军都在奋战。
      长兴这个地方,只有川军和日军在厮杀。
      一大早十八架飞机就到了一四四师前沿阵地上下蛋。
      黑压压的炸弹、雨点一样向阵地上落下来。
      这还不算完,日军第二独立山炮团的四十八门山炮,十八门一百二十毫米榴弹弹,也同时向这些阵地发起了轰炸。
      这样的轰炸足足进行了半个小时。
      轰炸刚刚结束,第十八师团步兵第一一四联队开始发起进攻。
      第一一四联队一次投入了所有了兵力。
      联队长大家宏大佐指挥着手下三个步兵大队,分为三路向一四四师的阵地冲过来。
      同时他手下那支七百多人的骑兵大队也在连上掩护。
      长兴这样的丘陵地带,最是适合骑兵作战,特别是针对着川军这种火力不足的队伍。
      骑兵的杀伤力最大。
      八野田翔太大队长指挥着手下一千二百名士兵,向着前面的川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在刚刚过去的半个小时,这块阵地上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炮弹。
      远远地就能够看到,那个山头上的工整的一行行茶树,现在全部倒伏不见了。
      整个山头上一眼看过去,尽是新鲜翻出来的泥土。
      像是春天的时候,刚刚才被耕开了的冻土,随时可以播种的样子。
      八野田翔太大队长远远地看着这种场景,想起了家乡时候每天到春天的田野上,到处都是这样的场景。
      现在这种场景不是由犁头耕出来的,而是用炮弹炸出来的。
      现在八野田翔太大队长百分之百的相信,在那个山头上不可能再有一个活着的守军了。
      那些守军肯定已经跟那个山头上的泥土一起回归大地了。
      “上帝保护他们!”八野田翔太大队长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
      为这些守军们祈祷。
      八野田翔太大队长曾经到美国留学,非常崇拜西洋人的科技文明。
      在他看来,东方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东方文明的内敛和谦让。
      这样的德行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也就限制了现代文明的进步。
      只有像西方那样的文明,才能够适合对东方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现在帝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至少在现在看来是非常成功的。
      脚下的这个老大帝国,丢不下沉重的历史包袱,整个民族厚重的文明成了限制他们发展的拦路石。
      因此现在他们就成了落后的代表,被代表先进文明的帝国教训着,正在接受帝国代表的先进文明的帮助。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洋先进文明,八野田翔太大队长特别加入了旁边的怀抱。
      他这样的人,在整个帝国军队中,也算是极少的了。
      这样想着的八野田翔太大队长指挥着手下的上千士兵,已经走过了长长的五百米泥路。
      到了刚刚被掀开的山头下面。
      这个山头不高,不到一百米。
      八野田翔太大队长放心地看着岩河葵小队冲在整个大队最前面。
      这是一支勇敢的队伍!
      八

第三十二章 新的战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