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去县里[1/2页]

60年代我在农村搞建设 抓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睡醒的于默起床果然发现老两口还没有去睡。在熬猪油。卤猪头已经弄好了,还切成了块。猪头骨已经剔了出来。腊肉也已经放在坛子里腌制,整整熬出来两坛子猪油。
      于默穿上了奶奶给新做的衣服,在一旁洗漱,
      “奶,粗粮偶尔吃吃还行,你要是总做我就把粗粮送出去。”
      吃着大碴粥,唯一的感觉就是拉嗓子。自己又有能力弄粮食,不行签到也好啊。这粗粮是真吃不惯。
      “那怎么行。可不能送人,明天我给你单做细粮。”老太太可舍不得,看着自己的败家孙子一阵无语。
      “奶,你先吃细粮,大米白面,吃没我要是弄不到再吃粗粮好不好。”
      于奶奶只能妥协,没办法,粮食都是孙子弄得,所以有本事。昨天可是听说了,不仅是村里的村长,还是煤矿厂的主任,昨天还成了新成立砖厂的厂长。
      多少是个厂长,于默吃过饭,来到了砖厂。这边是真的热闹,男女老少齐上阵。都在做砖坯。一天大约能做10万块砖坯。2座土窑同时烧,一天能烧的出来。
      大队长媳妇拿着业务的职位干的是计分员,帮会计统计数量。大队长成了副厂长。王爷爷的两个儿子成了操作工。宋知青是会计。
      怕因为砖厂耽误粮食生产,强制每户出一个成年劳力,照顾庄稼,由妇女主任和大队会计带领。
      看见于默到来,大队长赶紧走了过来。
      “小默,煤炭烧不了几天,你还得弄些煤过来。厂子里有我在,你不用担心,赶紧去县里批条子,去煤厂弄煤。”大队长可是知道这个年代物资多么紧张。之前可是一点煤炭的门路都没有。
      这要是没有了煤炭就要停产。没有门路想弄到煤炭那是做梦。
      大队长跟于默说了一下现在已经出砖接近10万块。黑白两班倒每天大约能有20万块砖,于默还是估计错了产能。
      听大队长说盖砖窑的方法和方案还是下放的老人说出来的,于默略想。
      “叔,以后砖厂运行正常后每天都要出20万块砖。咱们通往县里的路得修。得保养,不然拉不出去砖厂卖不出去也不行,”
      “你看不如让下放的老人都去修路吧,没有人监督还能轻松一点。在分配个牛车,拉着沙子铺路。下放的老人有8人。就把路面交给他们。每天都满工分,以后我感觉我们大队的工分都没人挣了。”
      大队长知道于默是个有主意的,立即拍板同意。其实到县里一共也就不到5里地,明摆着给老人送工分。下放的老人不能给钱,只能走工分的形式。
      “还有烧砖取土的范围,按照我之前规划的,我估计我们一个月就能因为取土挖出来两个鱼池。今天我去跟董书记说说,看看能不能搞一搞。”
      大队长拍了拍于默的小脑瓜子。后生可畏,自己这个前浪马上就要被拍在沙滩上了。“成,都听你的。”
      现在整个村子都空了,于默怕爷爷奶奶不舍得吃肉,从空间又弄出一头野猪,抗着回了家。
      爷爷奶奶已经在西厢房睡下,小小烧水,于默和小姑退猪毛。一直忙到中午,爷爷奶奶睡醒,看见又是一头野猪也犯了愁,以前是吃不到肉,现在是吃不完就要坏了。
      于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去大队里借了牛车,带上四个野猪后肘子,两个前肘子,排骨半扇,猪蹄12个,猪头一个,还有猪下水。
      自己赶着牛车往县里出发,刚出村子就看见下放的学者在清理道路,于默想了想还是停了下来。
      这些人妻离子散。儿孙都被分派到了农场,只有老一辈被分配到了村子。
      “几位爷爷奶奶,你们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跟我说。缺什么也和我讲,我看看能不能帮你们弄来。”
      看着穿着许多补丁的老人,于默动了恻隐之心。历史的走向是77到78年返乡,如今才67年。还要10多年,这些人大多都会熬不下去。能帮的尽量帮助一下。
      “小村长,最近我们过得已经够好了,就是,就是能不能让我见我儿孙一面。”一个头发大白的奶奶说完泪流满面。其他人也红了眼圈,如今这些人坚持下来的信念就是儿孙们。
      “哪怕是让我看上一看也行,我给你跪下了。”作为知识分子,技术大拿的他们,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于默赶紧扶好老人。考虑了许久“这样你们把你们家人的情况

第11章 去县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