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剩下的两道简单题,陈宿也是根据大明目前最大的弊病,进行提问。
      一道是商业发展与税务问题,另外一道是户籍制度体系,是否有改变必要。
      中原地区,从古代就轻视,甚至忽视商业发展,这股风气,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鄙视链。
      白居易长恨歌里写,那琵琶女最后年老色衰,嫁做商人妇。
      而读书人眼里,商人更是唯利是图,薄情寡义之人。
      所以,当李宝林在看到陈宿的第三个问题问道商业上的事时,还感觉不可思议。
      毕竟,在他们看来,商人就是小人,这些人,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而第四个户籍改革的简答题,这实际上也是大明朝最大的一个弊病。
      当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乞丐出生,夺得天下之位,由于眼界受限。
      定了四种户籍:民户,军户,工户以及商户。
      这四种户籍里,民户军户地位最高,工户其次,商户最低。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样的分类没什么,可是,任何一个后世人,只要接受过基本教育,都能看出其中的巨大隐患。
      商户只能务商,而且是世代为商,商户后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否则就是官商勾结。
      其他几户,虽然能参与科举,进入仕途,可是又不能进行商业行为,否则,也是官商勾结。
      最最坑爹的是,这个户籍体系,一旦确立,便不能轻易更改。
      低级的户籍想改高级户籍,几乎不可能,除了缴纳大笔大笔的钱财之外,还要看运气。
      而高级户籍,平白无故肯定也不会想低级户籍改,这样,做生意,学手艺,就格外麻烦。
      也正是因为这坑爹的制度,大明朝才有了世代为商,世代务农,世代工匠的离谱之事。
      这样的问题,陈宿当然不能继续听之任之,任由其自由发现了。
      这个问题,李宝林也想不太清楚,他们家是农户,也就是世代务农,江南那个地方,土壤肥沃,虽然家里不过十亩良田,却依旧能勉强供应他读书识字,考取功名。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李宝林选择了最为谨慎的回答。
      “祖宗之法,非圣典之言,故,学生以为,若有更佳户籍之制,可以稍微调整更改。”
      对于不确定的事,李宝林只能这样模糊的回答,不过,他以为,这样的问题,他这样的回答,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那题目要求里,也明确的写了,考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答不是?
      一张试卷,用了整整一个多钟头的功夫,这比往常科考花费时间少了不少。
      李宝林得空,也没立刻检查,反而抬头看了看四周。
      见不少学子还在埋头苦干,李宝林心中更加坚信,自己能一举高中,登上大宝。
      这般想着,李宝林心里更加激动:“不行不行,冷静,冷静!”
      略微劝诫自己几句,李宝林拿出第一张试卷,开始检查。
      与简答题相比,这些选择题判断题,才真的是难。
      又过了半个钟头,监考官开口:“所有考生,停笔,然后,有序退出考场。”
      “呼~”
   

第53章:考核结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