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消息一出来,下乡的知青跟疯了一样。
      据知情人士描述,嗷嗷的,又哭又笑,又跳又闹的,跟羊癫疯了似的。
      县城这边的年轻人倒是还能端的住,不过一个个也是激动难自抑。
      激动过后,就是打听报考的条件,待听到不限年龄,那些老三代的知青,也蠢蠢欲动起来。
      布灵这几天,也是听了不少的八卦。
      主要是围绕着知青展开的。
      前些年,知青下乡已经成了时代的趋势,大势所趋之下,近百万的城市青年遍布到各地的农村。
      而这些青年,有的已经在当地深深的扎根,娶了妻,嫁了人,生了子,有了牵挂。
      本以为一生从此就这样了。
      突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了出来,他们不免动摇。
      他们想回家,想回魂牵梦萦的家,想灵魂深处的家。
      但是,她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成了家。
      一边是十数年的渴望,一边是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站在天平的两端,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大部分人都是有良心的,他们会在夹缝中寻求一个平衡。
      或者考上大学带妻儿,或老公孩子回城,理想与责任都没有放弃。
      有的人家明事理,不会拦着,但也有不讲理的人家,怕女婿或者媳妇考上大学就一去不回,千方百计的拦着。
      所以,从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后,农村那边,家家户户都不得消停,每天都有新花样。
      县城里,对这种情况也是众说纷纭,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激情讨论。
      处在这种旋涡中,布灵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冷眼看着。
      她明白,这是时代的眼泪,现在才只是开始。
      毕竟第一年恢复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的人寥寥。
      但等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不在限制人口流动,那时候,才是知青大规模回城的时候。
      到那时候抛夫弃子,抛妻弃女的比比皆是。
      事关人性,人力又怎能改变。
      不过,虽然很理智,但布灵到底是心软,提出了几个建设性的小意见。
      晚上,运动过后,布灵跟桑椹说起了这件事,
      “哎,跟你说个事。”
      桑椹一脸餍足:“你说。”
      “就,现在乡下的情况你应该也知道吧?”
      听到布灵说起这件事,桑椹忍不住皱了皱眉:“知道。”
      布灵开门见山:“这种事,堵不如疏。”
      桑椹懒洋洋的嗯了一声,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
      布灵也不在乎,自顾自的说着。
      “我的意见是,想走的人终归留不住,与其闹到最后大家难看,不如趁着那些人现在还有点愧疚心,多弄点好处傍身。”
      “还有,那些说考上大学后带着妻子享福的那些人,也得防着点,最好是弄清楚他们家里的地址,和大学的名字。”
      不是她小人之心,是人心善变。
      虽然现在这种情况下,知青们有可能是真的打算带着妻儿回城享福的。
      但是等他们考上大学,见识到了大学里面更加光鲜靓丽的同学们,再对比乡下等着的那个人,很多人都受不了这个诱惑的。
      到时候有良心一点的,还会给抚养费,那丧良心的,到时候直接抛夫弃子,也是常有的事。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管他们说什么,多留个心眼就对了。”
      这个年代的很多悲剧,都是信息差导致的。
      布灵现在提出的这个建议,就是尽量减少这个信息差。
    &nb

第352章 我是不想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