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5章商业机密谢绝打听[2/2页]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tx程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范永斗拿着一个红薯,这颗红薯足足有三四斤:“这玩意能吃?”
      “当然可以吃了!”
      程世杰知道在场的众人,有些人确实是不太了解红薯,他早就有准备。
      随着几十辆四轮餐车开过来,上面下来一群宁海军的炊事兵,开始收拾红薯。
      有的将红薯削掉皮,清洗以后,下锅与粥一起煮。
      有的红薯连泥也不洗,直接放在火上烤。
      有的红薯则是被切成红薯条,放进油里炸,炸薯条。
      有的红薯做成了红薯点心。
      有的红薯则被做成了红薯饼,地瓜丸、红薯片、红薯小馒头、红薯酥、红薯发面饼,拔丝红薯、酥脆红薯等等,足足四十多种红薯制品。
      看着程世杰早有准备,众官员和商贾也想看看程世杰要搞什么鬼。
      宁海军将士很快在田边搭建了一座巨大的帐篷,并且将从车上卸下来的桌椅放在帐篷里,这顶巨大的帐篷并不是牛皮制成的,而是旅顺造船厂的附属工厂,生产出来的帆布,可以防水,结实,耐磨,最为关键的是,成本远远比牛皮帐篷更加便宜。
      程世杰怎么会放弃眼前这个辽南商品推广会呢?
      这种巨大的帆布,被十几根巨大的工字钢支撑起来,很快就形成了一座帐篷,铺上羊毛地毯,然后摆上桌子。
      等忙完这些事情,最先做好的则是油炸红薯条,撒上一点辽南特产的碘盐,或者是白砂糖,齐活。
      程世杰自然只需要陪着孙元化、陈子龙、朱万年等几名巡抚、知府级别的官员,至于知州、县令,自己找地方坐吧。
      程世杰指着陆续端上桌垃圾食品经典代表作薯条道:“孙大人,朱大人,陈先生、宋先生(宋应星),来尝尝这个!”
      孙元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不到两寸长薯条,还没有开始吃,红薯独有的甜腻香气就扑鼻而来,他轻轻塞进嘴里,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甚是美味!”
      朱万年等人也迫不急待地拿筷子夹起红薯条。
      在这个时候,又有陆续做好的红薯饼,红薯片、红薯糖水、红薯糕等陆续端上来,亲口吃过红薯的人其实也不少,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红薯居然会有如此多的做法。
      大家越吃越是吃惊,特别是那些商贾,这么好吃的东西,没有理由是传播不开的,如果不是价格特别贵的话,肯定会风靡大明。
      四十多道红薯菜肴或者点心。
      等所有人尝试一遍,基本上也饱了。
      程世杰起身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这叫红薯,也叫番薯,原产自美洲大陆,适应性强,喜温暖多光而不耐霜冻,抗旱耐碱,适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士,是一种易于保收的农作物,如果广泛种植,大明将不再有粮食危机!”
      孙元化最关心的是产量问道:“此物产量几何?”
      这也是在场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两三千斤肯定是有的!”
      程世杰知道红薯虽然高产,可问题是,这些秧苗有从后世带过来的,也有自己培育的,有的肥沃一些,有的地则贫瘠,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只是说了保守的估计。
      “两三千斤?”
      朱万年还是认为程世杰在吹牛,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实不光依靠种,还可以依靠操作,十亩地的产量,说成是一亩地的产量,这样以来,产量不就上去了吗?
      如果程世杰敢玩这个花样,他肯定会丢脸。
      “有这么多?”
      程世杰有些心虚的道:“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诸位,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去看看有多少!”
      不仅仅程世杰心中没有底,很多军户心里也同样没有底气,这红薯种下去之后他们似乎都没怎么管,只是不停时的收割秧苗,这怎么收成这么好?
      “那咱们走吧,正好可以消消食!”
      孙元化没有贪心,每种菜仅仅吃一口两口,可是四十多道菜,他已经吃撑了。
      不仅仅是他自己吃撑了,还有青州通判严光寿,乐安县令高及第,博兴县令韩顺成等好几名官员,都撑得已经翻白眼了。
      从临时帐篷里出去,再看到外面的地头空地上,只见地头上的红薯已经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宁海军的屯田地块虽然不是横平竖直,每块地都同样大小,但是,因为没有私人田地,所以地块都非常大,最小的一块地,也是一百亩,大的则是二百亩,三百亩。
      每一块地收获的红薯都堆在一起,并且用白灰标准着每一块地的亩数。
      “拜见大帅!”
      “拜见孙大人,诸位大人!”
      程世杰望着刘三道:“怎么样了?现在收了多少亩?”
      刘三笑道:“回禀大帅,已经收了八块地,五千余亩。”
      程世杰微微皱起眉头:“速度还是有点慢。按照这样的速度,五百多万亩,收到下雪也收不完!”
      “兄弟们都尽力了!”
      “文献!”
      “门下在!”
      “把新来的屯田百户调过来,参与秋收,每个人管三顿饭,另外送五十斤红薯!”
      “是!”
      程世杰望着早已等待着账房道:“开始称重吧!”
      “是!”
      随着一筐筐红薯开始过称。
      “一号田,一千亩,总重三百五十二万斤,亩产三千五百五十二斤。”
      虽然说,古代的石可以用作两种计量单位,一为容积的单位,一为重量的单位,显然用于量米时的单位是容积单位而非重量单位,所以并不存在明朝一石(容积)和现在的重量单位的直接换算。
      明朝二斛为一石,所以一石的容积为102366毫升。(《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则误为98724毫升,《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为10225毫升)容积为102366毫升。同样是一石,如果是一石水,则为102.36升,约为102.36公斤。
      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同时给出一个实测数字,1升大米(精米)重1.5斤,则不难算出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
      可是红薯与大米或麦子不同,因为米粒和麦粒的颗粒间距小,误差也不大。可是红薯的形状不同,间距较大,只能用称重重,而不能用斗来测量。
      随着的第一号田的总重量报出来,周围传来一片直抽冷声的声音。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朱万年吓了一跳,他望着身边的幕僚道:“你看过他们动过手脚没有?”
      “绝对没有!”
      孙元化也没有表态,直到徐大成将他得到数据报给孙元化:“抚台大人,学生一直让人盯着,这一堆红薯,确实是一号田也是一千亩多点!”
      “多多少?”
      “六分!”
      孙元化狂喜:“六分地的误差,在许可范围之内!”
      朱万年难以置信地道:“这红薯的产量,怎么这么吓人?”
      徐大成也擦着磕头的冷汗:“一亩地的红薯等于几十亩麦子的产量,太惊人了!”
      最震惊的还是那些屯田军户,他们刚刚种上这些红薯,就被农学院的读书相公拉着去干活,对于这些红薯田的看护力度真不大,也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用过什么心思。
      “原来亩产千斤也不是不可能!”
      陈子龙望着身边的农学专家道:“眼见为实,往日若是告诉你们,有亩产几千斤的作物,你们相信吗?”
      “就算是现在,也恍然如梦!”
      朱万年“第二号田的产量称出来了吗?”
      “称出来了,二号亩亩产三千九百七十三斤,共计三百九十七万三三千斤。”
      “三号田,亩产三千四百六十斤!”
      “五号田,亩产四千一百零四斤!”
      “六号田,亩产四千零五十三斤!”
      “七号田,亩产三千七百八十九斤!”
      “八号田,亩产三千两百九十五斤!”
      此时的田地里,所有人都已经麻木了,他们已经陷入了狂喜之中。
      在场的人,包括范永斗,都非常高兴。
      可问题是,自己的价格似乎出高了。
      陈子龙叹了口气道:“可惜了……”
      “可惜了什么?”
      “此物产量虽高,却不易储存!”
      陈子龙苦笑道:“此物一个月内就要吃掉,要不然就会坏掉!如果不扔掉,继续食物,就会拉肚子……”
      “那是你们太笨了,不会储存!”
      程世杰道:“储存红薯的办法有很多!”
      陈子龙欣喜的问道:“如果存储?”
      程世杰淡淡地道:“商量机密,谢绝打听!”

第145章商业机密谢绝打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