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近日大魏使臣前来贺岁,按理应交的朝贡却迟迟未见,使臣言之今年收成不好,欲将今年朝贡延至下一年,不知众卿怎么看这件事?”夜江粼看着堂下众臣,悠悠问道。
“皇上,臣以为我大启和大魏本为邦友之国,既然友国有难,我当自应慷慨大方,方彰显我大启之气度。”礼部侍郎率先回话。
“其他卿家以为呢?”夜江粼不置可否,又继续询问其他朝臣看法。
“臣以为这大魏拒绝朝贡是在向我朝宣威。”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拱手回道,“大魏虽未我朝邦友之国,却是臣服于我朝,今年这朝贡出了问题恐是这大魏有了二心。且近年来并无严重灾荒,何来收成不好?。”
夜江粼仍不作回复,扫了一眼众人,“可还有不同意见?”
朝堂上三三两两出现附和之声。
“臣以为,礼部侍郎言之有理。两国之间自当是以和为贵,大魏当初送公主前来和亲便是为了同我朝谋求和平,如今两国往来友好,同一家亲,故这朝贡也不过是一件小事。”
“臣以为,兵部尚书所言极是,大魏向来是狼子野心,先皇在时就常常骚扰我朝西北地带,后镇安侯率兵镇守,重创大魏骑兵,方才保得西北安宁。这大魏和亲不过是谋求休养生息,他日若有机会定会卷土重来。”
朝堂上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对此是争论不休,主战派一致认为大魏这是贼心不死,公然挑衅,而主和派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力图和平。
文臣和武将各执一词,争得是面红耳赤,夜江粼见状抬手制止了吵闹的群臣,抬眼看向了丞相,“秦相,你怎么看?”
秦相拱手一拜,回道:“臣以为,皇上贵为天子,担的是国家兴旺,为的是黎民百姓,泱泱大国,芸芸众生皆为天子所有,故臣认为圣上应以家国为谋,以百姓为利。”
秦相这番话,看似表明了立场,可实际却又什么都没说。以家国为谋,自要力图河山稳固,以百姓危利,太平盛世才是众望所归,所以二者本就是矛盾的。
夜江粼不禁暗暗感慨一句,这个老狐狸,可面上却一副深得君心的模样,“秦相忧国忧民之心朕明白了,今日之言朕也会谨记在心的。”
退了朝,这件事在夜江粼心头仍旧下不了一个决定,这朝贡一事虽小,可双方的态度却关系到两国未来的发展走势。大魏此番拒绝朝贡,就是在试探大启的反应。
战,还是不战,这是个问题。
若是战,这一战又该谁去?
一个名字首先跳出来——镇安侯,论战绩,论经验,论资历这镇安侯都是最佳的人选,可也是夜江粼最不想选的人选。
镇安侯此次再平定大魏,怕是彻底稳固了他平西王的称号,比起赫赫战功,民心才是最可怕的存在,他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帝王的位置。
所以,他不能去。
可他若不去,又有谁能上战场?还有谁能比镇安侯更合适,更能服众?答案是没有。
那么放弃这次朝贡,谋求和大魏的短暂和平,那以后呢?若他更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来犯我朝,难道还要继
第32章 风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