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章 早晨又有好消息来报[1/2页]

永乐1403 歪歪龙老大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玉又让老妇人出来对他们说:“家里恰巧没有男主人,就请表哥劝两位差官多喝几杯,路上依赖他们的地方多着呢,已经派人去筹集几十两银子,一来为表哥做盘费,二来也好酬谢两位差官,人到这时还没回来呢。”
      两个差役心中暗喜,便开怀痛饮,不再催促赶路了,天渐渐黑了,两个差役都喝醉了。
      此时,只见小玉走出来,用手指朝卢添祥身上的枷锁一挥,枷锁立刻就从他身上脱落了。
      她拉着卢添祥跑出房门,一起跨上马,像风一样飞驰而去了。
      跑不多时,小玉便催促他下马,并说道:“郎君就留在这儿吧,妾和妹妹约好要到云南去,又为郎君逗留了半天,怕让妹妹等久了。”
      卢添祥对小玉说:“那……咱们以后何时能再见面?”小玉没回答,卢添祥再问她时,她便把卢添祥推落到马下,自己骑马走了。
      卢添祥看着小玉离去的背影非常悲伤,等到天亮以后,卢添祥询问路过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原来已经到了是山西的太原府境内。
      他于是到了阳曲县,租赁了一处房子,设帐教起书来,并改名换姓叫鲍时雍,他在这里一住十年,通过不断地打听得知,这几年官府对于追捕他的事已经渐渐松懈,他这才又慢慢地朝东往家走。
      终于走到靠近村子时,他也没敢急着进去,而是等到夜深人静后才进去。
      卢添祥到了家门口,一看院墙又高又坚固,没法再跳进去,只得用马鞭轻轻地敲门。
      过了好久后,发妻才来到门后问是谁,卢添祥小声告诉了她,郭氏听说后高兴极了,急忙开门叫他进来,并装作斥责的声音,说道:“在京城钱不够用,就该早回来拿,怎么叫你半夜回来?”
      直到进了屋后,夫妻二人说了说这些年来各自生活的情况,卢添祥这才知道那两个差役也一直逃亡在外没有回来。
      他俩在里屋说话期间,帘子外边有个少妇多次来往,卢添祥就问发妻,这人是谁?郭氏回答说:“她是我们的儿媳妇。”
      卢添祥又追问道:“那儿子此时在哪里?”
      郭氏回答说:“到府城参加乡试还没回来。”
      卢添祥一听,眼泪就流下来,他对发妻说:“我在外流落了这些年,儿子已经成人了,没想到他真能读书成才,夫人的用心我一定会记住!”
      夫妻两人聊了许久后,儿媳妇已烫好了酒,做好了饭,摆了满满一桌,卢添祥真是大喜过望。
      卢添祥在家住了几天,但他只能躲在屋里,唯恐被别人知道,连累家人。
      后来有天夜里,夫妻二人刚睡下,忽听外面人声鼎沸,捶门的声响非常猛烈,他俩吓坏了,赶紧一同起来,两人都以为官府来人捉拿他,
      因为他们两人听到外面的人说:“他家有后门吗?”
      郭氏一听,更加害怕了,急忙用一扇门代替梯子,送卢添祥乘夜色跳墙出去,然后她才到大门口,问是什么事?原来却是来家为新科举人报喜的差役。
      郭氏大喜,打点报喜的差役走后,郭氏很后悔让卢添祥逃走,但是追也没法追了。
      话说卢添祥这天夜里在野草树丛中连跑带钻,急得顾不上分辨道路,到了天亮,已是困乏到了极点。
      起初他本想往西走,可是问了问路上的人,发现这儿竟离去京城的大路不远了。
      此时他进了一个村子,因为逃出来时匆忙,什么也没带,心想用衣服换餐饭吃。
      卢添祥看到前面有座高大的门楼,墙上贴着报喜的大红纸,走过去看了看,知道这一家姓孟,是新科举人。
      不一会儿后,有位老翁从大门里走出来,卢添祥迎上去行了个礼,并说明了来意。
      孟翁见他仪表不凡,相信他不是骗吃喝的人,便请他进家,用酒饭招待他。
      孟翁又问他,要到哪里去?卢添祥假说道:“晚辈在京城设馆教书,回家路上遭了强盗的洗劫。”
      孟翁愿意留下他来,教自己的小儿子读书,卢添祥略问了一下孟翁的官阶门第,原来他竟是一位退居林下的京官,新科举人是他的侄子。
      过了一个多月,孟举人和一位同榜的举人一起来家,这位举人说他家住溧阳县,姓卢,是个十**岁的年轻人。
      卢添祥因为卢举人的家乡、姓氏谱系和自己相同,心中便怀疑他可能就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又一想,县里的同姓很多,怕错了,当时就没敢相认。第114章 早晨又有好消息来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