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不慎,也足以让全家抄斩!贾赦已经成为了圣上的伴读,父亲贾代善是上任圣上的伴读。过犹不及,儿孙自有儿孙福。
贾家的未来不能这么早系在一个皇子身上。退一步,大皇子现在还不是太子呢?
更容易被拉下来。
……
一项改革,历史书上可能是短短一行。可是只有自己亲自做了,才会知道是一件漫长的事情。
京城的执法机构,现在都没有专门用的审讯室。地方县衙里一般采用公堂审讯的办法。
这种方法用起来可以利用百姓的呼声,来增加对嫌犯的压力。迫使其承认自己的罪行。可是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嫌犯有些时候会畏惧人言。
还有人多眼杂,更可能会干扰司法公正。最后一点,嫌疑人被带上公堂那一刻。
跟本案相关的所有事情都会当场念出,对嫌疑人的未来生活也造成极大影响。
贾赦改革刑部第一步就是设立‘小黑屋,也就是单独的审讯室内!可是这项提议在没有提出来的时候,贾赦就需要经过精密的实验。
找一些囚犯和嫌疑人做一些模拟判罚,这一步都需要得到圣上的许可。更不提推广之前的试点了。
在一项新东西出来之前,就必须找到可能影响到他的所有因素。
总结一下,申请实验、上奏就用了一周,模拟实验用了六个月,真实实验用了一年,等到一切的数据什么的都很完善了。
朝廷之上也对此炒的不可开交。最为反对的就是以内阁首辅林晓为代表的文派,理由很简单。
先人东西流传千年,自有它的精妙之处,后人怎么能违背先人。援引了一大篇古代文献,他的门生故吏也在朝堂上帮衬。
说得贾赦也是头疼不已。林晓说完理由,贾赦反驳之后。又冒出一个人继续就他的观点引出文献,换汤不换药。
“林大人,下官的意思并不是舍弃先人流传下来的审讯方式。公堂上公开宣判,官员判罚的形式应该保留。”
“下官的意思是在得到确切的证据之前,得到确切的证据。在嫌疑人没有成为罪犯之前,适当保护他的家私。不成为街坊邻居讨论的对象。”
“通过在密闭的小房间内审讯,目的是增加对嫌疑人的压力,好让他服罪。采取屋外有人观察的方式,也是避免审讯时,官员的包庇!”
贾赦这些理由每天重复几十遍,应付对方一波又一波反对。圣上在讨论的第七天,终于有了决断,在京城内实行贾赦所说的审讯方法。
这种先在一个城市中实行的方式,也是贾赦最先提出。从这件事情上,贾赦顿悟了一件事。
朝廷上绝对要有人帮忙,要不然贾赦就算再能说,也对付不了这帮文臣。勋贵之中,跟贾家交好的想帮忙。
可是根本说不过林晓他们,除了一个王子腾。可那也是杯水车薪,挡不住对方的车轮战。
文臣这边,贾赦交好的只有刑部侍郎张之敬。自从贾赦服丧结束,升为刑部尚书之后,加之张之敬五年年底评价都是优,升为刑部侍郎。
第40章 两年的小改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