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沈煜是并不想拿丁知县的名头来压于老爷的,毕竟官是官,民是民,有很多时候,这两样东西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毕竟朝廷有规定,官员是不可以从商的,所以从商的就只能是民,所以对于这件事,知县老爷也管不了。
但如果不拿丁知县的名头,沈煜是真的不知道,该找什么理由来推辞了,毕竟于老爷此时对他的看重和赏识是摆在眼前的,他总不能把人家的好心当做驴肝肺吧!若是这样的话他沈煜还是个人嘛!
沈煜说这话的时候,其实话音越说越小,几乎都已经把愧疚写到脸上,就祈望于老爷能够不要追究,能够体谅一下,毕竟这个世上的至理,还是唯有读书高而已。
当沈煜说完这些话的时候,不说于老爷有什么反应,起码几个茶园主们都听着很意动了,毕竟在他们看来,就该如此
沈煜身为一个读书人,就应该安心读他的书,这种商业界的事情他就不要凑合了,反正他现在已经走了大运了,平白的靠着一个茶园子而参与到这个商会的组织中,每年所分到的银子应该也够他富贵一生了,他又何必被这些杂事所纷扰呢?
“是啊,于老爷,神域这话说的不假,莫说就咱们知县大人不让沈煜从商,我李不离身为他沈煜的长辈一辈,也不会支持他沈煜做这种事情的,从商毕竟只是小道尔,若是能考取功名那才是大道。”
“没错没错,平心而论,大家也都是身下有儿女之人,如果是自家的子孙里面有像沈煜这般有学识,小小年纪便已经才华横溢之人,不走科举大道,反而想要从商的,不论他是否想要继承发扬家业什么的,老夫要做的第一件事不得先抽死他丫的。
沈煜是本县大家一起看着长大的神童,以他的才华相信中个小三元什么的不在话下,他迟早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真可因为咱们小小一个商会,而误了人家的前途。”
“嗯嗯……”
这种时候,说起正义之言来,大家都是头头是道的,一个个都很熟悉,没办法,在家里他们对待自家的子嗣之言也都是如此,通常每家每户都不只有那么一个子嗣,除了会培养一个来继承家业以外,其他的儿子,都会让他们去读书,去考取功名。
毕竟官士农商的自古划分来说,说到底他们商人的地位还是太低了,虽然商人掌握了大量的银钱,但通常都是被剥削的对象,起码在朝廷的眼中,他们商人始终入大雅之堂。
这是有很明显的例子摆在面前的,君不见开国之时,江南那么大的商人沈万三,都帮助过太祖皇帝建立过大明朝,不论从功劳还是出力而言,都不比那些封侯将相的大臣官员们差。
结果呢!到最后大明朝建立,论地位,他沈万三沈大老爷还是一个商人,论官职,其实也什么也都没有,论下场那更是凄凉,直接就被太祖皇帝抄了个满门,要不是最后太祖皇帝还敢念一点恩情,留了他一条小命,一辈子真就啥也不是了。
所以在现在的江南富商的思想里,从商只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手段,做官才是真正能保证家族经久不衰的方法,若是能把家族从一个经商世家变成书香门第,那这一辈子便是最大的无缘无悔了。
还别说,想到这儿的时候,在场的几个茶园主们,倒是忽然放下了对于争夺商会权利的竞争,纷纷将目光都聚集在沈煜的身上,因为他们忽然从沈煜的身上看到了未来。
可以说沈煜的路子现在都已经完全被铺好了,他现在有才有名还有背景,只需要在经过那么几次科举的考试,定能光大门楣。
别的不说,反正将来做个官老爷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沈煜现在是和他们一个商会,也就是说都是自己人,况且沈煜身上发生的事情,他们也都听说过了,他和刘家闹掰了,也就说现在孤身一人,也没有什么归属,那么商会可能就是他唯一的支持源了。
若是他们能够借着商会的这层关系,和沈煜交好,那么以后待沈煜真的功成名就了,最大的受益人不就是他们的了吗?
且不说别的,有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在,能为以后他们的自家的子孙所带来的照拂肯定是巨大的。
有这个这香火情,起码以后若是家里不幸摊上事了,能在官场上有人给说句话,就能够不那么被动任人宰割了。
反正投资一个未来的人才这方面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个亏本买卖,君不见,最初刘家就是抱着这个打算,都已经在沈煜身上投资了十多年,若不是刘老爷突然暴毙,而他刘家的女儿又不时好歹,他们又怎么可能有这种机会呢?
所以本来一场争权夺利的战争,忽然在此刻变得极其微妙了起来,起码他沈煜从一个边角人物忽然变成了众人的中心焦点,这一切,都是很意外的事。
第五十三章副会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