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五章商会[2/2页]

良明 叶羽千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沈煜也有一份,那沈煜肯定拿起来仔细的看看,看看于老爷到底有什么打算。
      这份文书从翻开第一页便看到了题名《论嵊县茶叶合作商会述》。
      关于茶叶合作的商会,这就有点意思了,从题名一看,于老爷的图谋,怕不是关于对嵊县各大茶商一次整合。
      自古行商就是这样,商人想要自己做大,独立赚钱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样会很难,毕竟行商的法则还是很残酷的,弱肉强食能展现的玲离尽致。
      所以一旦有了一些发际的商人们,都会选择加入一些商会,在商会里大家一起做生意,一起挣钱,这样会尽量的降低一些风险。
      一般来说在大明朝的商会都上地域来划分的,比如什么徽商晋商鲁商,各自都有不同的势力,手下都有成千上万的商家一起,于国而言,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现在于老爷想将嵊县的茶商们整合成为一个商会,与神域而言,这是一件好事,至少他的小茶园子从此就可以得到商会的庇护,不再担心,时时刻刻有人攻击排斥他的风险,所以仅仅粗略的看了一下这个文书,沈煜心里也是满心的支持。
      其他人看到这文书以后,每一个人的脸色都阴晴不定,显然他们心里都各有盘算着,想想文书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在场的六个大户中,有三个人脸上都是有些笑意的,想来对于于老爷想成立一个商会这个事情都是表示赞同的,而他们的情况,其实和沈煜差不多,也就比沈煜的家当大上一些,勉强能靠着几个家中代代相承的茶园过上富贵的日子,但和顶尖的茶商比起来明显是明显不足的。
      所以其实他们手里的家产也是极其不稳定的,他们害怕的不是别人,正是这里的于老爷,毕竟在他们眼里,于老爷如同一个深渊巨口一般,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他们,而凭他们的小胳膊小腿是根本无法抵抗的。
      之前是因为刘家的存在,一直压着于老爷,才让于老爷即便有心想做大,但也没有办法,谁让刘家这种庞然大物,总能让他望而生畏呢!
      但现在不一样了刘家倒了,而于老爷则迅速的吞并了刘家的大部分茶园,无论是势力还是财力都扩大了不知好几倍,再想吞并他们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反抗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见到于老爷,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平时躲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跟人家说坐下谈判。
      可现在好了,于老爷竟然要成立商会,那自然得有个规矩,起码不能互相攻讦绝对要有的,这也就保证了他们茶园子从此能保证是在他们手里,这就够了,至于做大的什么的?就完全不用想了,有于家的这座大山在,任何茶商都得缩着。
      有三家茶商同样,自然有三家是反对的,这三家在嵊县,能在于家和刘家这两座大山的重压之下顽强的生长,显然是极其有手段的,起码他们卖茶叶都有自己独到的门路,他们不一定和和本地茶商的营销模式完全一模一样,不一定只在江浙之地卖茶,他们的门路可以延伸到海外,甚至整个江南,可以说也是非常有手段的存在。
      故而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商会这么个东西存在的,若是身处于商会之中,他们的门路就不得不和商会共享,这都是他们的立足之本,发财之路,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就这么拿出来,若是人人都知道了,那他们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还是暴躁的张大户第一个起头站出来反对,这位大户主要经营的就是湖广之地的生意,在湖广之地也能有一定的话语权,即便在这嵊县,茶叶市场的七分之地都归于于家,但他自认为也不会受制于于家,毕竟他的手里并不只有嵊县这一个地方的茶园,严格来说都并不算嵊县本地的茶商,故而为什么要受制于于老爷。
      张大户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他已经身处在了扬州商会,不可能再另外一加入于老爷这么一个嵊县商会。
      张大户这明显就是拿扬州商会来压于老爷,看起来就气势汹汹,腰板挺硬。
      他这么理直气壮也是有原因,毕竟扬州商会可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庞然大物,它属于徽商,徽商以食盐买卖为主,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巨富生意,有朝廷做靠山,有渠道稳定,同时又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可以说稳赚不赔。
      每一个盐商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再合适不过,可以说整个大明朝的一大半财富都汇聚在江南之地,而江南的财富也都在徽商的手里。
      然而徽商的生意可不只是贩盐,可以说任何东西他们徽商都有门路,可以说这天下能做的买卖,都有徽商的存在,茶叶自然也不例外,有徽商做靠山,张大户还不是很怕他于老爷。

第四十五章商会[2/2页]